七講一創丨基層綜治“小中心”平安建設“大作用”——輝南縣綜治中心建設走筆"/>
通化市長安網
“俺們有啥政策鬧不懂的,鄉親鄰里有啥矛盾糾紛需要調和的,到這里就能及時化解,問個明白、討個公道”。提起現在的矛盾糾紛化解,在輝南縣綜治中心辦事的居民群眾爭相說出親身體會到的感受。
可以說,如今縣、鎮、村三級綜治中心對社會治安、信訪維穩、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等工作的規范化管理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筑牢了基層社會的平安基石。

“四室一廳”實現縣鎮綜治工作無縫對接。在輝南縣朝陽鎮,一提起“四室一廳”,不少村民直伸大拇指。這里的“四室一廳”是朝陽鎮綜治中心設立的心理咨詢(疏導)室、法律咨詢室、矛盾糾紛調解室、來訪接待室和群眾辦事大廳。分別負責分流督辦、源頭預防及排查化解、應急處置、宣傳普法、法律咨詢等方面工作,實行服務聯動。“四室一廳”人員力量、辦公設備、工作制度等健全完善,首問負責、全程協辦、排查化解、工作例會、考核獎懲等工作制度明確了各自工作流程,健全了相互銜接的工作機制,實現了一個場所集中辦公,一套機制規范運行,一個平臺協作聯動,基本完成了規范化建設。
“以民為本”厚植以群眾為中心服務理念。“這里就像是全縣基層社會治理的‘大腦中樞’,筑牢了平安建設的第一道防線。”輝南縣綜治中心主要負責人說。據介紹,在輝南縣城及14個鄉鎮(街道),綜治中心是指揮部,網格管理是落實單元,排查信息是溝通橋梁,綜治中心“中心+網格化+信息化”綜合模式的全面推行,在化解矛盾糾紛、防控違法犯罪、排除公共安全隱患、辦理便民服務事項等方面發揮了有效作用。目前,輝南縣綜治中心依托網格化管理模式,將全縣14個鄉鎮(街道)、156個行政村劃分成690個網格,1045名網格員和156個村民調解委員會從群眾最盼望的小事做起,將矛盾走訪排查、調處化解和日常管理延伸到群眾中間,及時將各類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

“群防聯動”從坐等訴求到主動發現問題。“平時的走訪巡查必不可少,這樣就能第一時間發現問題,解決矛盾。”朝陽鎮武家屯村網格長王文軍介紹了日常工作。過去,鎮村干部都習慣在辦公室坐等群眾上門反應訴求,但隨著鄉鎮(街道)綜治綜合工作模式的展開,源頭預防、受理處置場所都前移到了群眾產生矛盾的第一線,鎮包片領導、包村干部、駐村輔警和村社干部、群眾齊參與,做到“網中有格、格中有人、人盡其責”,大大拉近了政府與群眾之間的距離。對此,朝陽鎮武家屯村的村民李倩感受頗深:“說實話,現在俺村鄰里關系都挺融洽的,治安也很太平,平時村里的網格員跑前跑后排查矛盾隱患、調解鄰里間的糾紛問題,俺們心里覺得挺踏實的。”

老張家多占了鄰居的地、老王家兩口子鬧矛盾、群眾有法律政策不懂需要答疑解惑……“這些事情看上去‘雞毛蒜皮’,一旦不能及時解決,小矛盾很可能會演變成大糾紛,所以每件小事俺們都當成大事認真處理。”對于群防聯動發揮的作用,網格員王文軍這樣理解。
基層矛盾抓“早”抓“小”,源頭調處方面,綜治中心網格員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輝南縣1000余名網格員生活在網格,與片區群眾有鄰里基礎,又因工作在網格,在為群眾跑腿的服務中增添了彼此的信任,網格內發生糾紛和矛盾后,他們往往能在第一時間發現,能與雙方當事人“說上話”,并在談心中發現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將矛盾糾紛及時化解在基層一線,真正讓群眾的心窩子暖起來,思想情緒穩起來,平安幸福感升起來。
主辦單位: 中共吉林省委政法委員會 吉ICP備10201797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