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導王文玉介紹修械所原址情況。尹振賢攝

兵工廠溝大門(資料片)
前不久,我們一行人踏查來到柳河縣涼水境內回頭溝一帶密林深處,當年,這里是抗聯重要的抗日游擊區——金川河里抗日根據地。這是長白山龍崗山脈中段的哈泥河上游,因山多林密,地域偏僻,敵人不可輕易進入,是日偽統治勢力比較薄弱的地區,也是抗日聯軍進行隱蔽和迂回作戰的理想環境。在向導的指引下,我們來到兵工廠溝,找到當年馬技師為抗聯修理槍支、配制零件和制造彈藥的修械所原址。
馬技師是一位無名英雄,人們只知道他姓馬,便叫他馬技師。他身材高大,相貌堂堂,操著一口山東口音,是一名憨直的山東大漢。1932年,唐聚五在通化一帶誓師抗日時,馬技師出于抗日救國之心,憑借著會鐵匠手藝的專長,在遼寧民眾自衛軍總司令部下設的修械所里,承擔了維修和自制槍炮的任務,為民眾自衛軍英勇殺敵貢獻了才智和力量。遼寧民眾自衛軍失敗遣散后,馬技師抗日救國的熱情更加強烈,他四處奔波,一心想找到共產黨領導的楊靖宇隊伍,好繼續為抗日救國盡力。1934年夏天,在朋友的幫助下,馬技師終于在柳河涼水河子的一個抗聯密營里,找到了楊靖宇領導的抗聯獨立師。說來也巧,獨立師中有一個人與馬技師相識,馬技師被引到楊靖宇住處時,正趕上楊靖宇向幾個抗日軍(即山林隊)頭目講述抗日救國的道理及其當前斗爭的形勢。
馬技師只聽聞楊靖宇的大名,并不認識其本人,與馬技師相識的這個同志便小聲向馬技師介紹說,現在講話的人,就是我們抗聯部隊的楊靖宇楊司令。馬技師聽后神情一震,立即把目光對準講話人,垂手靜聽楊司令講話。約有一個小時的工夫,楊靖宇講話完畢,馬技師被引見到楊司令面前,他急忙跪下向楊司令連磕3個響頭,然后起身,向楊司令陳述了來意和志向。楊靖宇聽后非常感動,對于抗聯來說,馬技師毛遂自薦,相當于雪中送炭。
于是,抗聯部隊很快便在東榆樹川里建起了一處修械所。馬技師夫婦帶著年幼的兒子和兩名朝鮮族徒弟,駐扎在這深山密林中,為抗日部隊修理槍支、制造零件和小型土炮。論技術,馬技師的妻子還要略高一些,她把打過的子彈殼細心地修好,變廢為寶,為部隊節省軍費開支。
密林中的生活非常艱苦,吃的是靠秘密給養員冒著生命危險,穿溝越谷送上來的。由于討伐隊經常封鎖山口,糧食供給送得不及時,戰士具時常斷頓。為了充饑,馬技師他們便以山菜、蘑菇、野果為食,有時想改善一下生活,便由徒弟到山下哈泥河里用鐵釬子扎幾條魚回來煮著吃。1935年深秋,榆樹川上空經常有敵機盤旋,那是日寇在偵察河里后方基地。由于落葉漸多,山林顯得空曠,建筑很容易暴露,加上討伐隊經常進山巡察,結果發現了馬技師這個修械所的大體方位。
一天,偽軍邵本良帶領兩個連的兵力協同20余名日本侵略軍,組成討伐隊進山討伐。林中倒木交錯,又遇上大雨,日偽軍被澆成落湯雞,在林子里轉來轉去迷了路。好容易轉到了山下,突降暴雨使哈泥河水位上漲,無奈,討伐隊又折回密林。
在返回密林途中,一個眼尖的偽軍發現一個地窨子,偽軍大聲嚷嚷,只見地窨子里走出來一個人,這人姓那,外號叫“那炮”,是個跑腿子。看見“那炮”,日偽軍樂了,馬上掏出航拍地圖查閱,認定修械所就在“那炮”所住的地窨子附近,便威逼“那炮”帶路去查找修械所。在敵人刺刀的威逼下,“那炮”嚇得腿都站不穩了,戰戰兢兢地在前面帶路,把日偽軍領到了修械所。
因為“那炮”的帶路,給馬技師一家和兩個徒弟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
對于敵人突如其來的包圍,馬技師等人在修械所里毫無察覺。一個徒弟出來上廁所發現敵情時,突圍已經來不及了。當這個徒弟剛退回屋內時,敵人的機槍就響了。馬技師沖出屋門,雙手拿槍向敵人射擊,其他三人也相繼拿槍應戰。這時,敵人一枚炮彈將地窨子轟倒,修械所立刻變成了火海,馬技師等人全部以身殉國。
修械所被討伐隊破壞后,被服廠、地下糧庫和臨時醫院等相繼遭到毀滅性破壞。
兵工廠溝原叫東榆樹川溝。馬技師犧牲后,回頭溝的群眾為了紀念他和他的戰友,便把東榆樹川溝稱為兵工廠溝,并沿襲至今。
尹振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