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前郭縣人民法院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圍繞“堅持矛盾不上交,實現就地解決”的價值目標,不斷建立完善分層遞進的糾紛解決體系,助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2023年前郭縣人民法院“三位一體”化解金融糾紛工作法作為全省36個“楓橋經驗”先進典型之一被表揚并授牌。
搭建多元平臺 細耕基層治理“責任田”
依托“薩日朗工作小組”,做平安建設“壓艙石”。2017年,前郭縣成立了由縣委書記、縣長擔任小組組長,縣委政法委牽頭抓總,政法單位、政府部門共同參與的矛盾糾紛調處組織,命名為“薩日朗小組”。作為“薩日朗小組”成員單位,前郭法院堅持深入村屯和群眾當中,對可能發生的糾紛提前介入,抓實源頭性排查,抓牢實質性化解,努力將矛盾糾紛防范于“未發”之前,消彌于“未訟”之際,化解于“將訟”之時,息訴于“已訟”之間。烏蘭圖嘎鎮某小區供熱質量多年一直不達標,居民苦不堪言。小區居民找到薩日朗小組。承辦法官通過請示政府、聯系業主、協調修建鍋爐、幫助籌措購進能源塊。當紅彤彤的火焰亮起來,居民的屋子暖了,老百姓的心也熱了。
完善訴前調解機制,為多元解紛按下“快捷鍵”。前郭法院制定印發《簡化速裁快審案件程序規范》、《訴前調解工作標準》、《訴前調解工作細則》、《人民調解員培訓指導準則》等規范文件,明確了訴前調解流程、司法確認、出具民事調解書等內容,提高了人民調解工作的社會化、法治化、專業化、智能化水平。以多元解紛之“策”,提升矛盾化解之“效”,切實減輕群眾訴累。2023年3月,家住王府站鎮的王某因土地糾紛將其父親告上法庭?!扒椤薄胺ā苯蝗冢p管齊下,承辦法官以雙方父子關系為紐帶,用訴前調解解決了土地上的爭議,用真情實意彌合了久違的親情。2023年,前郭法院委派訴前調解案件總數331件,達成調解協議案件49件,經調解撤訴案件63件。
強化源頭防控 夯實基層治理“硬支撐”
創建“無訟村”,下好源頭解紛“妙手棋”。前郭法院堅持將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全面落實一站式建設工作要求,強化“源頭防控”,將司法服務嵌入基層社會治理工作中。以“無訟村屯”為“點”,以整個轄區為“面”,實現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快速反應。選取轄區內9個無訟村屯社區作為培育對象,現已全部掛牌。以烏蘭圖嘎人民法庭為例,設置4處巡回審判點,通過構建“法庭+司法所”“法庭+調解中心”“法庭+村委會”模式,推動司法資源向街鄉、村鎮、社區下沉,實現法庭與各鎮辦在預防化解矛盾糾紛的良性互動,低成本、高效率化解糾紛。
推進“法官進網格”,繪就共治共享“同心圓”。前郭法院成立“員額法官進網格”領導小組,選派 17名員額法官與轄區內11個鄉鎮、157個自然村、8 個社區完成對接。2023年,網格法官共計開展法治講座6場,提供法律咨詢145余人次,解決基層群眾涉法涉訴問題39件,協同基層網格員共同化解矛盾糾紛24件,協同化解涉企矛盾糾紛16件,通過網格覆蓋促進精細治理,全面構建起全域全覆蓋的司法服務網格體系,形成“社會調解在前,法院立案在后”的解紛流程。
突出宣傳引導 織密基層治理“平安網”
聚焦宣傳陣地,推進司法公開。針對金融類案件頻發,組織法官干警走進銀行企業開展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件審判實務知識講座,通過案例分析、法律解讀、互動交流等環節,向廣大群眾宣傳防范金融風險相關法律知識,努力防控化解金融風險和矛盾糾紛。結合企業法律問題,組織45名員額法官與轄區45家企業建立一對一結對關系,提供法律服務咨詢,推進政務公開、司法公開、審判公開,做好涉企涉民矛盾源頭化解。
緊盯重點群體,落實精準普法。針對老年人容易上當受騙的特點,前郭法院發布了重點打擊六類養老詐騙犯罪典型案例,到老年人聚集的廣場、社區發放傳單、講解反詐特點,從源頭上減少老年人上當受騙的風險。針對未成年人權益容易受到侵害,選派法官干警擔任全縣65家普通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幼兒園的法治副校長,實現了法治副校長縣域全覆蓋,常態化開展進學校法治講座直播活動,為學生發放《遠離校園霸凌宣傳冊》10000余冊,提升了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識及自護意識,切實避免校園矛盾糾紛發生。讓晦澀難懂的法條充滿人間“煙火氣”,不斷提升群眾“見法率”。
“楓橋經驗”是一本寫不完的書。未來,前郭法院將不斷加強訴源治理,積極探索多元化糾紛解紛的新路徑,為群眾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糾紛解決服務。努力將群眾的憂心煩心事化解在萌芽狀態,擦亮前郭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