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zhí)“為民”之筆 繪法治新“楓”——前郭法院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紀實
“楓橋經驗”,是基層社會治理的一把“金鑰匙”。近年來,前郭縣人民法院始終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主動融入黨委、政府領導的訴源治理大格局,統(tǒng)籌協調執(zhí)法辦案和基層社會治理,不斷完善多元糾紛解決機制和便民、利民、惠民舉措,切實將矛盾糾紛吸附在源頭、消滅在萌芽、化解在基層。
延伸法庭職能
激活鄉(xiāng)村振興“新引擎”
“真是謝謝你了,朱法官,不然我這眼睛看不太清了,腿腳還不利索,真不知該咋辦了……”前郭法院王府法庭法官經過整整一上午的調解后,86歲老人劉某榮的贍養(yǎng)費糾紛一案得以圓滿解決。
在司法實踐中,妥善處理好千千萬萬個“小案”是每個基層法庭法官的日常。小案不小辦,關乎大民生。近年來,前郭法院充分發(fā)揮人民法庭“前哨崗”作用,以司法之力繪就鄉(xiāng)村振興新“楓”景。全面加強員額法官與鄉(xiāng)鎮(zhèn)、街道村屯整治委員對接工作,派出17名員額法官與轄區(qū)內11個鄉(xiāng)鎮(zhèn)、157個自然村、8個社區(qū)完成對接,同時設置16個巡回審判點,將人民法庭的司法服務觸角延伸到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為鄉(xiāng)村振興注入法院智慧和法治動能。
聚焦多元解紛
奏好協同共治“交響曲”
2017年,前郭縣成立了由縣委書記、縣長擔任小組組長,縣委政法委牽頭抓總,政法單位、政府部門共同參與的矛盾糾紛調處組織,命名為“薩日朗小組”。作為“薩日朗小組”成員單位,前郭法院主動融入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始終堅持能動司法,為當事人提供高效、便捷、低成本的“家門口”糾紛解決途徑。抓前端化解“止于未訟”、緊盯源頭預防“止于未發(fā)”、攻堅訴訟終局“定分止爭”,抓實、抓細、抓好訴前調解工作,著力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tài)。
優(yōu)化訴前調解
開啟矛盾化解“快車道”
前郭法院與司法局等多部門建立了訴調對接機制,此外,確定5家調解單位作為多元化解糾紛機構,選聘各行業(yè)專業(yè)、調解能力強的業(yè)務骨干96人為特邀調解員,充分發(fā)揮多元調解優(yōu)勢。2024年以來,通過在線訴調對接平臺調解案件總數1693件,調解成功1643件,調解成功率為97.05%。大量矛盾糾紛被快速有效地化解在訴前、解決在初始、化解在基層,切實做到讓群眾少花錢、少跑路。
歲月崢嶸,山河為證,“楓橋”故事仍在不斷續(xù)寫。接下來,前郭法院將始終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進一步推動人民法院各項工作高質量開展,促進人民調解工作質量提檔升級,更加主動地融入黨委領導下的基層社會治理大格局之中,加強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和前端化解,開創(chuàng)人民法院工作新局面。
松原市長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