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拖了好幾年,沒想到綜治中心很快就幫我們解決了!”看著到賬的“水田改旱田”補償款,吉林省長春市雙陽區某村村民終于放下了懸了6年的心。
這起關乎數十戶村民生計、涉案兩家煤礦企業共計拖欠村民120余萬元補償款的糾紛得以順利化解,是雙陽區綜治中心實體化運行以來,破解基層治理難題的一個生動縮影。
2024年初以來,雙陽區委政法委以打造基層治理新引擎為目標,扎實推進區綜治中心實體化、實戰化、實效化“三實”建設,以“黨委統籌破壁壘、機制創新強閉環、數字賦能提質效”三個關鍵點為牽引,探索形成了運行機制閉環化、訴調對接法治化、法律服務專業化、專業調解權威化、基層治理精細化的“五化”工作路徑,實現了群眾訴求“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基層治理效能與群眾滿意度顯著提升。
黨委統籌破壁壘:綜治中心成矛盾化解“主陣地”
基層治理效能的提升,離不開強有力的組織保障與完善的硬件支撐。雙陽區以黨委統籌為核心,從空間布局與資源整合兩方面發力,為綜治中心實體化運行奠定了堅實基礎。
經雙陽區委專題研究、部署、推動,雙陽區原綜治中心完成全面改造升級。如今,1000平方米的中心內,“一廳+N室”的功能布局清晰明了:一樓“一站式”接待大廳里,綜合服務、法律援助等10個窗口一字排開,群眾在這里能找到解決各類問題的“對應窗口”;調解室、仲裁庭、速裁庭、行政復議室等專業功能室相鄰而立,剛提交訴求的群眾,轉身就可以使其遇到的矛盾糾紛進入調解環節。二樓指揮調度中心內,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大數據平臺與雪亮工程視頻監控系統實時運轉,屏幕上跳動的畫面,實現了對全區社會治安動態的24小時監測與精準調度。
除區級綜治中心全面改造升級外,雙陽區同步推進鄉鎮(街道)、村(社區)兩級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8個鄉鎮(街道)的綜治中心,標準化矛盾糾紛調解室、法律咨詢室隨時待命;155個村(社區)則通過“一室多用”,把辦公場所變成了群眾家門口的“解憂站”。
為了打破部門壁壘,雙陽區綜治中心創新采用“集中辦公+協同聯動”模式:法院、公安、司法等核心部門人員常駐,住建、自然資源、人社等部門輪駐,區調解協會、心理咨詢機構等社會力量也加入進來。52名常駐工作人員實行單位與中心雙重管理,明確崗位職責與業務辦理時限,讓群眾的每一項訴求都能“有人接、有人辦、依法辦、辦得實”。
機制創新強閉環:從土地糾紛到合同爭議,矛盾化解有“妙招”
“沒想到5天就拿回了設備和租金,比打官司省了太多事!”今年4月,劉某某看著“失而復得”的施工設備,對雙陽區綜治中心的糾紛調解效率連連稱贊。
2024年8月,劉某某因施工需要,與孫某簽訂《房屋租賃合同》,約定租用孫某閑置房屋,空閑區域可臨時存放施工物品。今年4月,孫某突然以“堆放物影響生活、有安全隱患”為由,禁止劉某某使用場地,還索要額外費用。雙方協商無果后,孫某將劉某某趕出房屋,扣留了施工設備。報警調解失敗后,劉某某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找到雙陽區綜治中心。
雙陽區綜治中心收到相關材料后,立刻啟動先行調解機制,安排調解人員聯系雙方當事人,并現場勘查,摸清堆放物實際情況。隨后,調解人員多次與雙方當事人進行溝通、交流,終于促其達成和解:劉某某3日內搬離物品,孫某退還多余租金。
從收到劉某某相關材料到糾紛順利化解,雙陽區綜治中心僅用了5天時間。這樣的高效調解源于雙陽區綜治中心圍繞矛盾化解全流程打造的閉環管理體系。
該中心制定了24項覆蓋矛盾排查、受理、研判、督辦的運行機制,基層干警、網格員、樓棟長常態化開展“拉網式”排查,使婚姻家庭、鄰里糾紛、土地權屬等15類常見矛盾無所遁形。據統計,2024年以來,累計排查化解矛盾糾紛1152件。
此外,雙陽區綜治中心還整合110非警務警情、12345熱線數據,建立矛盾糾紛數據庫;通過定期研判,精準識別高風險矛盾:村民楊某江因土地糾紛揚言“制造命案”,綜治中心立刻向山河街道制發黃色風險預警函,督促提前介入;村民敬某波的土地征收糾紛升級,奢嶺街道收到工作提示函后,第一時間跟進化解。
雙陽區綜治中心還創新“清單流轉+動態追溯+跟單督辦”模式,為每起糾紛建立“化解檔案”。今年初以來,辦結率達98.5%。
司法銜接方面,雙陽區綜治中心依托法院訴訟服務中心,構建了“人民調解+司法確認”“訴訟調解+司法速裁”雙軌機制。2024年初以來,訴中調解矛盾227件,司法速裁案件1025件,司法確認案件自動履行率達95%。
針對群眾法律服務需求,雙陽區綜治中心整合行政復議、人民調解、法律援助中心等資源,組建由律師、人民調解員構成的專業團隊,提供“線上+線下”法律咨詢服務,已累計解答咨詢300余次,辦結法律援助案件76件,辦理行政復議案件26件,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100%;針對勞動爭議糾紛,開辟“快立、快調、快結”綠色通道,受理案件38件,調解成功率達50%。
在鄉鎮(街道)和村(社區),精細化治理同樣亮點紛呈。雙陽區齊家鎮發生一起因離婚引發的“贍養+土地權屬+土地發包”糾紛,鎮綜治中心聯合司法所及時介入,順利化解:王某帶小女兒改嫁后,將前夫家的承包田使用權對外出租,兒子張某出獄后,要求母親歸還承包田使用權及4.5萬元承包租賃費。鎮綜治中心介入后,采用“背對背調解法”,及時與王某及其兒子溝通,最終,王某歸還承包田,張某放棄部分承包費并履行贍養義務,母子親情得以修復。
數字賦能提質效:數據“跑起來”,治理更精準
“現在在派出所就可以直接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大數據平臺上傳矛盾糾紛信息,太方便了!”雙陽區一位基層民警的感慨,道出了數字賦能帶來的變化。
面對基層治理數據分散、響應滯后的問題,雙陽區以數字賦能為抓手,推動綜治中心從“傳統治理”向“智慧治理”轉型。該中心重點推動110非警務警情、12345熱線數據與綜治中心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大數據平臺全量對接,實現了矛盾糾紛實時錄入,數據真正“跑起來”。
目前,雙陽全區8個派出所均已接通政務外網,基層民警能及時將矛盾糾紛信息上傳至平臺,有效避免了“信息孤島”。同時,雙陽區綜治中心還圍繞“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行業調解”聯動目標,引入物業糾紛、勞動爭議、醫療糾紛等行業性調解組織,將區法學會法學咨詢專家納入人才庫,建立“法學咨詢專家+服務團隊”機制,為土地征收、企業破產等疑難案件提供專業支持,“多元共治、協同解紛”的基層治理大格局愈發完善。
主辦單位: 中共吉林省委政法委員會 吉ICP備10201797號-3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