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質化入駐綜治中心后,基層法院是如何發揮綜治中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重要工作平臺作用的?
基層法院在推動實現矛盾糾紛化解資源聚合、力量融合,讓人民群眾“最多跑一地”等方面的具體做法有哪些?成效又如何呢?
基層院長談綜治
讓我們跟隨基層法院院長的視角
聽聽他們的聲音?
本期院長
通榆縣人民法院
黨組書記、代院長 曹寶明
作為基層法院,守護公平正義、化解矛盾糾紛是我們的核心職責。自2025年4月通榆法院實質化入駐縣綜治中心,我們就把“創新機制”作為突破口,聚焦群眾“解紛跑多地”的痛點,在資源聚合、力量融合上出實招,全力把綜治中心打造成矛盾糾紛預防化解的“主陣地”。
在資源聚合上,我們從 “窗口服務” 這個小切口突破。依托綜治中心平臺,科學設置6個訴訟服務窗口,將立案、跨域服務等功能“打包”入駐,還專門開通特殊群體綠色通道和“辦不成事”反映窗口,讓群眾訴求“一站式”受理。最讓群眾認可的,是我們聯合組建的“銀發調解團”,5名退休法官憑借幾十年司法經驗,在鄰里糾紛、家庭矛盾調解中總能找準癥結,成為現場的“定海神針”。同時,我們上線在線調解、智能訴狀生成等系統,讓群眾足不出戶也能解紛,真正搭建起解紛“高速路”。
機制創新是提升解紛效率的關鍵。我們嚴格落實“調解優先”,構建“調解 — 確認 — 裁判”流程:立案前先試調解,成功后及時司法確認;調解不成再繁簡分流。截至目前,立案后先行調解成功380件,出具司法確認裁定70份,有效分流訴訟案件。針對道交糾紛這一高頻領域,我們成立專門調解室和速裁法庭,整合交巡警、保險公司等力量,形成 “認定 — 定責 — 理賠 — 確認” 閉環,已受理的145件案件中,調解、速裁占比超 79%,大幅縮短辦案時間。
力量融合則是筑牢解紛“橋頭堡”的保障。我們踐行新時代 “楓橋經驗”,主動與綜治中心協同,推動矛盾就地化解。綜治中心累計接待來訪1889人次,分流我院760人次,其中先行調解成功率22.67%,成功案件申請執行率僅5.56%,真正實現 案結事了。
如今,群眾對綜治中心的知曉率顯著提升,法院在社會治理中的影響力也不斷增強。未來,我們會繼續深化機制創新,全力打造吉林法院矛盾糾紛前端治理品牌,讓公平正義觸手可及。
主辦單位: 中共吉林省委政法委員會 吉ICP備10201797號-3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