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法治是基石;基層治理,服務是關鍵。蛟河市司法局錨定鄉村振興戰略全局,立足“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坐標,創新推行矛盾糾紛排查、公共法律服務、法律援助、普法宣傳、執法監督“五項法律服務入鄉村”機制,真正打通法治惠民的“毛細血管”,為鄉村治理現代化注入強勁法治動能。
從源頭化解矛盾,是筑牢鄉村穩定的第一道防線。蛟河市司法局以提升基層治理效能為導向,構建起“市-鎮-村”三級聯動的人民調解組織體系,配齊1402名人民調解員(含4名專職調解員),建立常態化矛盾排查機制。同時,組織搭建糾紛研判預警平臺,對潛在的群體性事件隱患提前介入、精準施策。今年以來,蛟河市人民調解中心成功調解糾紛41件,調解成功率超 97%,切實用“家門口的調解”守護鄉村和諧穩定的底色。
在矛盾化解機制持續完善的基礎上,蛟河市司法局進一步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閉環。目前,全市已建成1個市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17個鄉鎮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270個村級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整合法律咨詢、法律援助、公證服務、司法鑒定等多元資源,實現“一站式”服務全覆蓋。為提升服務便捷度,在各服務陣地張貼“吉法福”二維碼海報300余份,推動“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虹廳發布”平臺與實體平臺深度融合,構建“線上+線下”立體化服務矩陣。同時,嚴格落實“一村一法律顧問”制度,定期駐村開展服務,讓法律服務從“定時辦”變為“隨時辦”。
聚焦鄉村群眾在法律維權中的實際需求,蛟河市司法局將法律援助服務向基層延伸,在全市鄉鎮、街區設立61個法律援助聯絡點,并配備專職聯絡員,實現法律援助鄉鎮全覆蓋。為幫助群眾“懂法、用法、會維權”,組織法律援助中心資深律師深入鄉村,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法》專題解讀,詳細講解聯絡點職能與業務流程等。為擴大宣傳覆蓋面,蛟河市司法局借助微信朋友圈、居民群、鄉村廣播等媒介的傳播力,全面提升群眾對法律援助聯絡點的知曉率。自聯絡點設立以來,已接待群眾36人,提供法律咨詢34次,代理民事訴訟2件,真正將法律援助的溫暖送到群眾身邊。
在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同時,蛟河市司法局更注重從根本上培育鄉村法治生態。通過嚴格選拔、系統培育,蛟河市司法局建立起一支910人的“法律明白人”隊伍,圍繞鄉村振興、矛盾化解、常用法律法規等主題開展專題培訓50期。遴選43名資深法律專家組建市級“八五”普法講師團,深入機關、鄉村、社區、學校、企業開展法治宣講150余場次。組織48名普法志愿者常態化開展“送法下鄉”活動,通過法律咨詢、資料發放、現場答疑等形式,累計服務群眾超20萬人次。此外,創作法治微視頻、短劇48部,推出民法典主題歌曲一首,舉辦法治文藝巡演20場,真正實現法治宣傳“入耳、入腦、入心”。
法治惠民既要“服務到位”,更要“監督有力”。為規范基層行政執法行為,蛟河市司法局嚴格依據《蛟河市行政執法社會監督員工作制度》,在17個司法所設立行政執法監督聯系點,選聘268名社會監督員(覆蓋所有村/社區),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基層執法監督網絡。組建20余個走訪組,深入6700余戶企業及個體工商戶開展調查,重點檢查執法程序合法性與企業滿意度。同時,設立3個獨立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室與6個聯合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室,推動基層行政執法監督落地見效,為鄉村高質量發展營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
蛟河市司法局將持續深化“五項法律服務入鄉村”工作,在鞏固現有成果的基礎上,聚焦服務短板精準發力,不斷完善服務機制、提升服務質效,以更優質、更高效的法治服務,為構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
主辦單位: 中共吉林省委政法委員會 吉ICP備10201797號-3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