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跑遠路,在村里‘百姓說事點’就把糾紛調解了,這司法服務太貼心了!”近日,吉林省江源林區基層法院灣溝人民法庭以“直接調解+就地化解”,為村民解決土地承包糾紛,當事人的點贊,正是該法庭“三直接”機制的生動注腳。
為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化“楓橋式人民法庭”創建,灣溝法庭聚焦群眾急難愁盼,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為導向,創新推出“直接立案、直接審理、直接執行”(簡稱“三直”)機制,將司法服務延伸至基層前沿,讓公平正義可感可及。
直接立案:減環節優服務 訴求響應“加速度”
“以前立案反復跑,現在網上傳材料、法官線上審,隔天就成了!”提及立案體驗,轄區李女士贊不絕口。這一便利,源于法庭“直接立案”的創新。
法庭以“透明化、集約化、多元化”構建立體立案體系。嚴格落實立案登記制,公示《立案材料清單指南》,杜絕“土政策”,讓“只跑一次”成常態;打造“一站式”訴訟服務中心,智能設備與要素式文書應用率達60%,為特殊群體開“綠色通道”,年均上門服務、巡回審判10余次;網上立案率80%、電子送達成功率60%,“云上法庭”跨域庭審30余次,群眾好評率超90%。
同時,法庭聯動轄區20個村、9個社區、2個司法所入駐調解平臺,在灣溝鎮、松樹鎮設“百姓說事點”“巡回審判點”,聯合派出所創建“矛盾糾紛先行調解工作站”,將31個調解組織納入訴調對接群;依托“8890”熱線建立“網格預警-多元調解-司法保障”體系,今年以來,通過網格員獲7條線索,成功調解4件,從源頭減少訴訟量。
直接審理:貼民心接地氣 司法服務“零距離”
“開庭到田間,法官說的都是咱農民能懂的話,糾紛解了還不耽誤農活!”農耕糾紛巡回審判后,農戶王大叔的話,道出“直接審理”的溫度。
法庭圍繞“權責清、分流優、隊伍強、觸角廣”優化審理模式。落實司法責任制,推行“隨機分案為主、指定分案為輔”,杜絕人為干預;構建“法庭-綜治中心-網格”三級解紛網,年均引導10%案件非訴化解,聯合鎮政府將交通事故糾紛納入“一站式”化解,與派出所、司法所年均聯調8起;依托法院輪崗機制,派駐2名員額法官、1名法官助理,覆蓋立審執全流程。
針對轄區“一農二林三礦區”特點,法庭更把庭審“搬”到群眾身邊。農耕、林區糾紛高發期,法官深入田間開庭;“三資清查”時,到村里現場化解集體資產糾紛,讓司法服務真正“接地氣”。
直接執行:強銜接重實效 正義兌現“不打折”
“判決剛下,法官就幫我拿到1.2萬元賠償款,太高效了!”某勞務合同糾紛當事人的稱贊,體現“直接執行”的力度。
為打通正義“最后一公里”,法庭以“立審執銜接、強履行引導、重措施震懾”為抓手。立審階段提前釋明財產保全,確保裁判文書“明確可執行”,減少再審風險;對小額案件當庭引導履行,避免群眾“多頭跑”;通過短信、網絡推送執行節點信息,依法運用罰款、拘留、失信懲戒等手段,今年已敦促履行2件,涉案金額13萬元。“審理法官包干制”更讓辦案人精準掌握執行難點,緩解“執行難”,讓勝訴權益快速兌現。
持續深化:打造特色法庭 賦能高質量發展
立足現有成效,聚焦更高標準的司法服務需求,從四方面推進機制優化升級。完善“無訟社區(村屯)”建設,以“線上溝通+線下駐點”強化基層聯動,提升簡易糾紛前端化解精度;派調解經驗豐富人員入駐鎮綜治中心,升級“巡回法庭+法官進網格+百姓說事點”模式,構建“司法+基層治理”協同解紛網;開展“三直”培訓與群眾工作練兵,提升干警科技應用、就地解紛能力,用“百姓語言”傳司法溫度;結合“一農二林三礦區”特色,聚焦三農發展、生態保護、礦區轉型,打造“三合一”特色法庭品牌。
下一步,灣溝人民法庭將持續以“三直”機制深化為抓手,錨定“楓橋式人民法庭”創建目標,讓公平正義以“更高效、更可感”的方式抵達群眾身邊,為轄區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司法保障。
主辦單位: 中共吉林省委政法委員會 吉ICP備10201797號-3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