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通化市東昌區民主街道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從體系建設、載體建設、陣地建設三個維度入手,不斷壓實工作成果,著力打造基層矛盾糾紛化解新格局。
夯實隊伍建設,助推矛盾排查“細致+高效”。民主街道秉持“預防為主、調解優先”的理念,充分調動多元化力量,聯合民警、網格員、志愿者組建了一支素質過硬的“紅袖標夜巡隊伍”。該街道根據轄區實際情況,將“紅袖標夜巡隊伍”科學劃分成20個巡邏小組,統一佩戴“紅袖標”,常態化開展走訪摸排,通過“嘮家常”的方式與群眾進行溝通交流,了解轄區內存在的矛盾糾紛重點,對群眾反映的問題和排查出的各類隱患進行分析研判,做到及時發現、及時報告、及時處理,達到了“在走訪中排查化解矛盾、在溝通中梳理調處糾紛”的效果。
做實載體創新,助推矛盾化解“精準+有效”。民主街道聯合光明派出所、前進社區建立了“張偉警務室”,依托“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充分發揮警員“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開展矛盾糾紛聯合化解工作。依據問題的性質和復雜程度,按照“分類施策、精準化解”原則,簡單糾紛由調解員當場“說和”,復雜問題則由社區第一時間向轄區民警報告,由民警組織相關部門開展多元化解,筑牢前哨預警、先期處置、化解平息的基層治理前沿陣地,形成了“中心搭臺、專業支撐、居民參與”的調解閉環。
抓實源頭治理,助推矛盾預防“廣泛+長效”。街道黨工委牢固樹立“源頭預防才是治本”的工作理念,依托街道、社區綜治中心開展了多樣化矛盾調解宣傳活動,通過發放宣傳資料、現場講解案例等形式,增強了居民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引導居民通過合法途徑解決矛盾糾紛。
由“事后調解”變“事前引導”、由“被動應對”變“主動預防”,民主街道正在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讓“遇事找法、解決靠法”成為居民的自覺選擇,為和諧轄區埋下了法治“常青根”。
主辦單位: 中共吉林省委政法委員會 吉ICP備10201797號-3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