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琿春市三家子鄉,有這樣一位邊境派出所所長,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忠誠履職、擔當作為,用15年的堅守換來轄區的平安穩定,譜寫出一篇篇為民服務的感人樂章。他就是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全國優秀人民警察、新中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獲得者、吉林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延邊邊境管理支隊三家子邊境派出所所長安石林。提起這些沉甸甸的榮譽,安石林總是很謙虛,他說他對那張古城村村委會頒發的“榮譽村民”證書格外珍惜……
“鄉音廣播”忙普法,“村民說事”促和諧
“老百姓能夠安居樂業,是對民警最大的褒獎。”翻開安石林的工作記錄本,每句話都讓人深有感觸。2005年,他開始擔負起古城村188戶居民、13.7平方公里轄區的戶籍、治安管理和巡邏管控任務。實際工作中,安石林發現村民們大部分年齡偏大、文化水平較低、安全防范意識較差、法律知識匱乏,他便主動利用村委會閑置的大喇叭,在全市范圍內率先開通“鄉音廣播”,每周利用駐村辦公之機,通過以案說法的形式,結合不同時期重點,為村民介紹發生在身邊的各種案例,提升村民的平安、法治意識。
提起“鄉音廣播”,村民老鐵很激動:“多虧小安子啊,要不是他及時提醒,我種地的錢早被騙光了!”原來,去年春耕時節,老鐵收到信息說中了23.8萬元大獎。老鐵撥通“兌換熱線”查詢,對方說只要先將2500元公證費存入指定賬戶就可以兌換獎金。老鐵心里不托底,突然想起安石林好像在“鄉音廣播”講過類似案例,趕緊跑到派出所向安石林道明原委。安石林馬上意識到這是個騙局,向老鐵列舉了幾個典型詐騙案,使得老鐵恍然大悟,這才避免上當受騙。自此,老鐵主動當起了派出所義務法治宣傳員。
為抓好邊境治安管控,安石林一直在思考,始終在探索,他走遍了每一村、每一戶,走遍了邊境沿線每一村土地,摸透了轄區社情民意,不斷改進和推廣工作措施。2007年,他協調籌集資金在古城村安裝200多個門磁報警器,投入使用“邊境110”聯動報警系統,在4個邊境一線村屯建立了一支5人的專職護村隊,實現了“警力、警情、視頻”一張圖顯示和“警情定位、警力分布、處警情況”三個可視化。三家子鄉黨委書記高晶說:“邊境轄區人防、物防、技防相結合的警民聯防體系發揮作用十分明顯,老百姓安居住樂業,安全感、滿意度年年都達到了100%。”
對基層民警來說,調解糾紛、化解矛盾是日常工作的重要內容。2006年5月,安石林創辦了“村民說事”制度,每月5日、15日、25日定期組織村民聚在一起,將平時生活中的大事小情“嘮一嘮”,聽取群眾的心聲。村里的大事小情總是很多,“我家插秧機壞了,趙二愣會修,我和他鬧過別扭,小安子你給說說,讓他幫忙修一下準能行!”“孩子他爸成天在小賣店看人家打麻將,三更半夜都不回家,俺不跟他過了!”不好意思找其他村民幫忙的來找安石林,紅過臉的村民想透個話找安石林,甚至夫妻倆鬧別扭了也要來找他來評評理…10多年來,安石林通過“村民說事”當了300多回和事佬,總結了“村民說事、民警問事、警民議事、定期評事”的一整套排查隱患、化解矛盾、預防案件、了解民意的社會治理鮮活經驗。在安石林的影響下,村里互幫互助的多了、鬧矛盾的少了,村民關淑君說:“小安子為人實在,斷案評理一碗水端平,熱心公道幫助村民,真心實意的為我們解決問題,村里人都愿意找他嘮嘮。”
一顆真心獻群眾,扶貧助困解民憂
三家子鄉立新村是遠近聞名的“草莓村”,村里隨處可見大大小小的草莓園,種植草莓成了村民奔小康的主要手段。3月正是草莓上市旺季,以往此時,都會有大批游客來采摘。但今年受疫情影響,大量草莓滯銷,加之不易儲存,種植戶們著急了。安石林看在眼里、急在心頭,他立即來到轄區郎勇家草莓園,與其共同研究制定線上銷售方案,組建了“田園樂”草莓銷售微信群。在他的號召下,全體民警積極邀請親人、同事、朋友進群,幫助種植戶義務推銷草莓。在安石林的大力幫扶下,銷售草莓1300余斤,價值1.9萬元,及時解決了郎勇的燃眉之急,轄區的草莓銷售也逐步走向正軌。
轄區的“空巢老人”總是讓安石林牽掛,為進一步熟悉群眾,確定幫扶對象,安石林建立了《空巢老人檔案》。今年4月,他通過“空巢老人”檔案了解到,東崗子村村民關金林老兩口均身患殘疾、年邁體弱,僅靠低保維持生計,生活條件異常艱苦。他第一時間帶著米、面、油等生活物資趕到關金林家中送溫暖,當看到他家的居住環境遠比想象中還要惡劣時,就萌生了幫助修繕房屋的念頭。在安石林的帶動下,全體民警自發捐款,以派出所名義成立了“戍邊關愛幫扶基金”,用于幫助關金林解決實際困難。從第二天起,安石林先后5次親自選購裝修材料,4次帶領民警化身“裝修工人”幫助老人修繕房屋。當老人家看到如同新房子一般的家時,激動之情溢于言表,特意將印有“為民辦實事、真情暖民心”的錦旗送到安石林手中,握著他的手說:“小安子!真是感謝你了!”
轄區的村民都稱呼安石林為“小安子”,但卻有一個特殊的人,稱他為“安爸爸”。2008年,安石林在走訪古城村外出務工返鄉村民郎景發家時,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一間不足20平方米的房子,一臺破舊的電視機,炕上鋪著棉花外露的被子,女主人木訥地望著安石林,兒子郎天賜怯生生躲在角落里。“不好意思,家里連坐的地方都沒有。”房主郎景發尷尬地說。經過交談,安石林了解到,郎景發患有乙肝,兒子郎天賜3歲還不太會說話,連上幼兒園都負擔不起,患有精神疾病的妻子生活也不能自理……安石林眼角濕潤了,他看著孩子說:“我來幫助你,你就把我當作你的干爸爸!”從此,安石林與郎景發一家建立了長期幫扶對子,每年的10月18日,他都拎著禮物來給小天賜過生日。同時他還積極向民政部門申請,幫助郎天賜辦理低保。12年過去了,如今的小天賜已經上了中學,變成了一名陽光少年,每次見到安石林,他都會激動地跑上前,親切地叫著“安爸爸”。
響響團結主旋律,譜寫發展新篇章
談起民族團結工作,安石林始終堅持一個理念:用真誠詮釋民族團結精神。他視駐地為故鄉,積極協調琿春市民宗局投入資金150余萬元修建古城村滿族歷史文化墻,成為駐地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去年,在延邊州民委、琿春市民宗局大力支持下,安石林依托古城村社區警務室建設了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站。為實現與少數民族群眾隨時溝通,安石林常駐此地,聽取各民族群眾呼聲、掌握社情民意,累計幫助村“三委”解決自身建設難題近百件,做到了各民族群眾“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安石林立足轄區“民族邊境地區”這一實際,積極對接延邊州民委、琿春市民宗局,在轄區連續4年組織開展“民族團結?富民固邊”主題實踐活動。他堅持將發展“楓橋經驗”貫穿群眾工作始終,教育引導民警將入戶走訪當作走親戚、增情感,將信息采集當作嘮家常、排隱患。在了解到三家子鄉大多數快遞業務只支持營業點自提,群眾寄取快遞十分不便時,他研究推出常態化“愛民速遞”活動,借民警下鄉走訪時機,主動幫助群眾代辦繳費、收送快遞,順路捎送900余次,從細微處與群眾拉近距離。
有民警統計過,15年里安石林處警、走訪、調研的路程累計超過10萬公里,相當于繞赤道兩圈半。正是出于這份執著與專注,他負責的轄區從未發生過大案和危情,他負責的古城村被民政部、司法部聯合評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
“安”守初心如水,深情潤物無聲。15年的基層工作,安石林以誠心、耐心、貼心服務,換取了轄區群眾的暖心、舒心、安心,用一名共產黨員的實際行動,守護著一個平安和諧的幸福鄉村,踐行了一名邊境管理警察的錚錚誓言。
主辦單位: 中共吉林省委政法委員會 吉ICP備10201797號-3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