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多走路,群眾少跑腿?!苯?,臨江市人民法院臨江人民法庭法官為查明一起侵權損害賠償案件事實,帶領審判團隊深入工程建設施工現場,開展實地勘查,為后續審理奠定堅實基礎。這是臨江市人民法院深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堅持司法為民、就地化解糾紛的又一縮影。
深入一線查真相 司法為民顯擔當
本案原告系當地村民,訴稱被告某施工公司在建設工程過程中,因施工操作不當致其承包地中藍莓、五味子、大榛子等經濟作物受損,要求賠償損失。臨江人民法庭承辦法官受理案件后,發現雙方對侵權事實、受損范圍及賠償標準爭議較大,若僅憑書面證據和當事人陳述,難以還原事實真相。
“群眾利益無小事,案件事實必須查清楚?!睘橥咨苹饷?,法官干警決定主動“走出去”,前往距離法庭50余公里的事發地,實地勘查現場情況。法官一行沿著崎嶇山路深入施工地,仔細調查受損標的物具體情況,詢問雙方當事人事實并錄音錄像,確??辈檫^程公開透明、客觀全面。
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 讓群眾少跑腿
“我們多跑一點,群眾就能少跑一點?!迸R江人民法庭法官表示,人民法庭作為司法服務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要主動延伸審判職能,把司法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此次現場勘查,不僅厘清了案件爭議焦點,也為后續調解或裁判提供了堅實的事實依據。同時,法官還就地開展普法宣傳,向周邊群眾講解土地侵權、損害賠償等相關法律知識,引導群眾依法理性維權,增強法律意識。“真沒想到法官會跑到這么遠的工地上來了解情況,還給我們講法律,心里特別踏實。”原告感慨地說。
多元聯動聚合力 源頭解紛促和諧
近年來,臨江市人民法院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以創建“楓橋式人民法庭”為抓手,積極探索“法庭+網格+調解組織”多元解紛機制,推動司法資源下沉、力量前移。通過巡回審判、上門調解、現場勘查等方式,將法庭搬到田間地頭、農家院落,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有效減輕了群眾訴累,提升了司法獲得感和滿意度。
司法溫度在腳下 公平正義看得見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迸R江市人民法院將持續深化“楓橋式人民法庭”建設,堅持便民原則,推動司法服務更加貼近群眾、貼近基層、貼近實際,努力把群眾身邊的小案件辦好、小糾紛化解好,讓公平正義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方式實現,為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貢獻司法力量。
主辦單位: 中共吉林省委政法委員會 吉ICP備10201797號-3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