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春市公安局寬城區分局凱旋派出所轄區,“公安藍”隨處可見。幫助走失老人回家、調解夫妻情感糾紛、排查“九小場所”隱患,該所民警通過做細做實每一項工作,在百姓心中深植一顆平安的“種子”。
“這些融入日常的守護,是如何成為百姓堅實依靠的?”近日,記者帶著問題走進凱旋派出所一探究竟。
“我們所以‘民需’為導向,充分發揮‘派出所主防’職能,將新時代‘楓橋經驗’融入治理實踐,從矛盾調解到治安防控,從社區服務到法治宣傳,每一步都力求做到細致入微,真正讓群眾感受到安全就在身邊。”所長耿旭說。
耿旭介紹,凱旋派出所立足“主防”定位,積極推動防控端口前移,構建起了“警格+網格”聯動工作機制。“網格員熟民情、民警懂法理,雙方聯動,常態化開展治安隱患排查,可以從源頭上降低侵財類案件的發案率與各類糾紛風險。”他告訴記者,針對民生類案件,凱旋派出所深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推行“預防+快處”工作模式,通過強化反詐宣傳、開展動態巡邏等舉措,降低發案率,案件發生后則快速響應、精準打擊,以“少發案、快破案”的實際行動,兌現了“平安不出事”的承諾。
這樣的治理成效,在日常糾紛調解中可見一斑。今年7月,社區民警孟慶哲在轄區走訪時,網格長向其反映:轄區一名居民長期在樓道內堆積雜物,影響了鄰居出行,雙方多次溝通未果,矛盾漸趨激化。為防止事態升級,孟慶哲當即與網格長前往當事居民家中,詳細了解情況后,以法理為基礎,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民法典中相鄰權及樓道公共區域使用的規定。同時,向大家講明鄰里和睦相處的重要性。僅用了一個小時,僵持雙方便握手言和了。
如今,轄區社會治安形勢持續向好,群眾的安全感、滿意度顯著提升,“主防”理念已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治理成效,為轄區高質量發展創造了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
為了實現“服務不缺位”的工作目標,凱旋派出所做足了“便民聯系”功課:社區民警每日會在居民微信群推送派出所24小時值班電話等便民信息,附帶著“有事兒隨時打電話”的暖心提醒;專門組建了社區民警巡邏隊伍,每天分時段在小區樓棟、沿街商鋪間巡查,巡邏時既留意安全隱患,也會停下來與居民嘮家常,記下大家的急難愁盼問題。
此前,民警華穆執行巡邏任務時,發現有兩個人在路邊爭執不休,上前詢問得知,雙方為雇傭關系,因勞動合同條款產生分歧,溝通無果后發生爭吵。華穆詳細詢問了具體情況,并查看了合同內容,明確了糾紛焦點為對工作時長與薪資結算條款理解的分歧,于是憑經驗與法律知識,從情、法、理入手調解,引導雙方換位思考。經過數小時的努力,雙方明確了合同細節,達成了和解。
凱旋派出所推行的一系列便民舉措,切實將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內涵融入了每一項日常工作。這抹穿梭在轄區的“公安藍”,正以踏實的堅守與細致的服務,持續為百姓的幸福生活添磚加瓦。
“新時代‘楓橋經驗’絕非張貼在墻上的口號,其核心在于真心為群眾辦事、熱心為群眾解憂。”耿旭表示,凱旋派出所將錨定“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的工作目標,把每一件關乎群眾的小事做扎實,以此繪就平安民生的生動畫卷。
主辦單位: 中共吉林省委政法委員會 吉ICP備10201797號-3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