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愛民”:王正剛
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
曾經
他一身戎裝,英姿颯爽
用滿腔熱血守護著祖國的和平安寧
如今
他胸佩法徽,正義凜然
以赤誠之心捍衛著社會的公平正義
從軍報國志轉變為司法為民情
不變的是那鋼鐵般的意志
矢志不渝的初心
1988年1月,王正剛從部隊轉業后被分配到鎮賚縣人民法院工作。多年來,他牢記黨的宗旨,積極鉆研審判業務,堅持審判工作為轄區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服務的指導思想、以“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為目標,始終堅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推進審判執行工作,贏得了轄區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的好評。2011年以來,王正剛共審結各類民商事案件近千件,無一出現涉訴信訪案件。他因工作成績突出,多次被評為優秀公務員、先進工作者。
2011年至今,王正剛長期扎根坦途人民法庭,克服法庭人員少,工作條件艱苦,辦案壓力大等困難,默默地在審判崗位上耕耘。為使法庭工作更好服務人民群眾,他提出“擦亮窗口,一心為民”的口號,實行著裝上崗,掛牌服務,對來訪群眾做到“五個一”,即:一張笑臉相迎,一句暖心問候,一把椅子讓座,一杯開水解渴,一片熱心聽訴。
為了提高辦案效率,王正剛實行“調解+繁簡分流”制度,努力將辦案期限壓縮至最短,讓公平正義不再遲到。他堅持“調解優先、調判結合”工作原則,將公正司法的內涵注入更多的鮮活的和諧因素,把群眾的呼聲做為第一信號,把群眾的滿意作為最高標準,深入了解農村社情風俗,時刻牽掛群眾冷暖,拉近與群眾距離。他經常走村串戶調解案件,讓矛盾在田間地頭化解,讓法徽在農家院落閃光,以能動司法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他積極探索解決民事糾紛的新方法和新途徑,力求從多元化解決糾紛入手,邀請人民調解員、基層組織等共同參與調解工作,取得了非常好的社會效果。
在基層默默耕耘,于實處為民服務。王正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塑造了人民法官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民擁警”:華繼德
華繼德,男,1976年9月出生,45歲,現任龍井市龍江村輔警,也是龍江村民兵連連長。自加入輔警隊伍以來,在與人民群眾接觸最密切的窗口崗位上,他把對本職工作的熱愛,對群眾服務的熱心,全部默默溶鑄于自己從事的事業中,立足本職工作,兢兢業業,出色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
入戶訪查恪盡職守
自開展工作以來,華繼德在實有人口管理中,通過走村入戶的形式,確保了龍江村警務室轄區常住人口信息準確。2020年初,全國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各地開展抗擊疫情行動,龍江村派出所全體民警輔警更是在春節期間取消休假,轉為備戰模式。華繼德接到指令后第一時間沖向一線,積極開展外來人員排查行動,詳細走訪村內每一戶人家,對在外上學、務工的近親屬進行逐一排查,對進出村內的每一位人員進行詳細登記并測量體溫,還對村內各戶人家進行宣傳,聯合村部為村民發放消毒水、口罩等物品。
龍江村一位年過七旬的老人,行動不便,身份證件丟失后,無法前往政務大廳親自辦理身份證業務,也無法前往采集指紋。華繼德了解后,隨即聯系到了市公安局的戶政大隊,主動與戶籍部門協調,和戶籍民警一起上門為身體不便的老人采集身份證相片,順利辦理好身份證相關所有業務,并為其提供送證上門服務。
調節糾紛
矛盾紛爭不出村
村內一對父子關系似乎不大融洽,所以華繼德格外關注這個家庭。有一天,這對父子出現了互相毆打的緊急情況,華繼德立即趕到其家中。經了解,因為父親常年酗酒,兒子又對父親心生不滿,便對父親進行毆打。華繼德勸說父子和解,并對兒子批評教育,經過調解后,父親與兒子均認識到各自身上的缺點與錯誤,并保證以后不會再發生此類狀況,并對華繼德萬分感謝。
華繼德深知駐村民警工作很辛苦,既要保護群眾生命財產平安,又要有服務群眾的職責。雖然駐村民警工作任務艱巨,但他會在日常的工作中,立足本職、扎實工作,為創建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優質高效的服務做出自己的貢獻。
主辦單位: 中共吉林省委政法委員會 吉ICP備10201797號-3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