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向社會發布吉林法院司法服務保障文旅產業發展狀況及典型案例。省法院專職審判委員會委員溫淑敏對相關情況做通報。
司法服務狀況中顯示,2023年至2025年9月,全省法院共受理各類文旅糾紛案件854件,其中民事案件698件,刑事案件13件,行政案件13件,執行案件130件。針對民事糾紛居多的特點,全省法院始終把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審理文旅糾紛的基本準則,審慎審理涉旅游相關合同糾紛、侵權糾紛、知識產權糾紛以及勞動爭議等案件,依法平等保護旅游消費者和旅游經營主體合法權益。
發布會上指出,全省法院打造特色人民法庭,優化專業審判團隊,切實為“做優全域旅游”發展護航。吉林市豐滿區法院將松花湖人民法庭打造成為旅游專業法庭,創立“三化一導”工作機制,為文旅糾紛各方當事人提供多元化司法便民服務。輝南縣法院在金川鎮司法所掛牌成立旅游巡回法庭,與司法所建立文旅糾紛聯動聯調機制,通過信息共享開展巡回立案、調解、審判。延邊中院多維度分析延邊地區文旅糾紛特點及存在的問題,聚焦文旅產業發展的司法需求,形成高質量的調研成果并轉化運用,為審判工作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持。
三年來,全省法院不斷創新司法舉措,提供優質司法服務。省法院2025年先后出臺關于服務保障冰雪經濟、人參產業、文化遺產保護等具體措施,從優化涉旅糾紛解決機制、規范市場經營消費、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推動產業多元發展、延伸司法服務五大維度統籌發力,建立健全上下貫通、精準施策的工作體系,服務我省特色旅游產業發展轉型升級。通化縣法院在審理文旅項目引發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合同糾紛、勞務糾紛等案件時,精準發現項目審批、土地使用等環節存在的問題,及時向政府及相關部門發出《關于加強文旅項目審批規范管理的司法建議書》。長春市雙陽區法院生態旅游法庭與某旅游投資有限公司支部委員會結對為黨建共建單位,建立“法庭+景區+黨員”工作機制,并設立省內首個“旅游景區便民工作站”,實現黨建共建陣地化、黨群活動經常化、司法為民最優化、為民服務一體化。
三年來,全省法院聚焦前端源頭預防,筑牢風險防控根基,以實現文旅糾紛及時化解為目標,凝聚合力推動旅游強省新發展。長春鐵路運輸中院與市檢察院、市文旅局、市建委等部門聯合簽署《關于建立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協作機制的意見》,探索建立定期通報、數據共享工作流程,建立有效的行刑銜接機制。長春中院與環境執法部門共同成立文旅糾紛調解委員會,出臺《涉旅糾紛速調快處實施意見》,聘任網格員、景區管理員等擔任特邀調解員,實施一名員額法官、一名人民調解員、一名書記員“三個一”調解工作機制,推動矛盾糾紛就地調處、就地化解。集安市法院創新成立全國首個專注單一產業的政法聯合體——集安市人參產業法治服務中心,構建起“1+4+N”工作模式,凝聚共識、形成合力,共同探索“法治護航+產業升級”新模式。
三年來,全省法院打造多元法治宣傳陣地,構建普法新格局。梅河口市法院設計推出全省首個旅游巡回法庭吉祥物“梅小獬”,將其打造為法治服務與旅游普法宣傳的“形象大使”,在“知北村”景區內,打造集普法宣傳、法律咨詢、糾紛調解前置指引于一體的“法治文化打卡點”,成功將法治“微景觀”與文旅場景自然融合。東遼縣法院遼河源法庭走進家庭農場,結合東遼縣開展的“采摘節”契機,以“點對點”、“一對一”的方式,促進司法服務與鄉村旅游經濟深度融合發展。前郭縣人民法院在查干湖冬捕節等重大文旅活動期間,開展主題法治宣傳活動。通過拉橫幅、發放自制的原創漫畫《法官帶您看“查干湖冬捕”》宣傳冊等方式,向游客和當地居民宣傳文明旅游、環保知識和法律知識。
今后,全省法院將繼續強化大局意識,堅持文旅糾紛審判工作正確政治方向,堅持嚴格公正司法,優質高效做實定分止爭,強化協同聯動,切實保障民生福祉,為新時代吉林全面振興率先實現新突破注入司法動能。
主辦單位: 中共吉林省委政法委員會 吉ICP備10201797號-3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