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終堅持高質效履行法律監督職責
——四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期間系列重要講話和全國兩會精神
新征程揚帆起航,新使命重任在肩。檢察機關作為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保障國家法律統一正確實施的司法機關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各項檢察職能內在統一于法律監督這一憲法法律賦予的根本職責。全國檢察機關要對標黨中央和人民群眾更高要求,著力推進法律監督理念、體系、機制、能力現代化,以高質效法律監督促進執法司法公正,守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在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中承擔更重責任、發揮更大作用。
堅持高質效履行法律監督職責,必須不斷鞏固深化“四大檢察”格局。這是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的主體框架,也是新征程檢察工作進一步創新發展的“基本盤”。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關于最高檢工作報告的決議,明確要求“依法能動推進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工作全面協調充分發展”。各級檢察機關要把握黨中央“穩中有進”的工作大局,把“依法能動”貫穿于加強“四大檢察”工作的全過程,堅持深化、鞏固、完善,全面充分履行刑事、民事、行政以及公益訴訟檢察職能,努力實現更加協調、更高質效的法律監督工作格局,切實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確保社會大局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司法保障。
堅持高質效履行法律監督職責,必須不斷推進法律監督制度機制建設。一方面,要總結運用實踐經驗,與時俱進深化落實檢察機關同其他執法司法機關建立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約監督和相互配合機制。繼續推動完善偵查監督與協作配合機制,進一步堅持和拓展“在辦案中監督、在監督中辦案”的特殊優勢。繼續深化推動“派駐+巡回”檢察機制,既發揮“巡”的“利劍”優勢,又發揮“駐”的基礎作用,有效破除“因熟生腐”“因熟生懶”等問題。另一方面,要積極推進重點突破,有效克服影響檢察職能更好發揮的薄弱環節。比如,與人民群眾進入新時代后的更高要求相比,民事檢察還相對薄弱。我們就要進一步強化民事檢察精準監督意識,加大抗訴、提出再審檢察建議等工作力度,努力把民事檢察做強。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強調政府工作人員“自覺接受法律監督”,為行政檢察履職創造了良好條件。要進一步充實、做實行政檢察,突出抓好對具有典型性、引領性案件的監督,實現“辦理一案,治理一片”,有力助推法治政府建設。
堅持高質效履行法律監督職責,必須持續深化檢察改革。要圍繞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準確把握中央政法委和最高檢黨組有關改革的部署要求,持續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不斷完善案件質量評價指標、檢察人員考核機制,推動實現檢察工作高質量發展。抓好《2023—2027年檢察改革工作規劃》研究制定工作。各地檢察機關要本著對檢察事業高度負責的態度,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認真研提意見,確保規劃提出的改革舉措符合黨和人民要求,符合司法工作規律,符合檢察工作實際,具有前瞻性、科學性、可操作性,真正起到對新征程檢察工作發展的牽引作用。數字檢察是提高法律監督能力的重要依托,也是檢察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深化實施數字檢察戰略,積極構建“業務主導、數據整合、技術支撐、重在應用”的數字檢察工作模式,以數字革命賦能高質效的法律監督。
東風浩蕩滿眼春,萬里征途惟奮進。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強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對加強檢察機關法律監督職能提出更高期盼和要求,全國檢察機關要堅決扛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更重責任,依法能動履職,努力以高質效的法律監督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主辦單位: 中共吉林省委政法委員會 吉ICP備10201797號-3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