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基牢則大廈固,法治強則治理興。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法治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為提升基層治理效能提供了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的保障。夯實法治根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破解基層治理難題,是實現基層社會善治的必由之路。必須緊緊抓住法治保障這個根本,持續厚植法治理念、筑牢制度根基、規范權力運行、優化治理格局,不斷鞏固基層基礎,化解風險挑戰,確保基層社會既充滿生機又和諧有序,為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
厚植依法治理理念,以完善的法治體系明確基層治理權責邊界。提升基層治理效能,首要在立規明矩。缺乏明確的規則指引和權限劃分,容易導致治理過程中的隨意性、碎片化乃至權力越位、缺位、錯位,難以形成持久穩定的治理預期和協同高效的治理合力,一個權責清晰、運行規范、系統完備的法治體系是確保基層治理有序有效的根本前提。因此,必須持續完善涉及基層治理的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一方面,需從上位法層面進一步明確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村(居)民委員會、基層社會組織等各治理主體的法定地位、職能邊界與行為準則,確保其依法履職、權責清晰。應通過立法手段,特別是對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實行權責清單管理,厘清其與其他基層治理機關的關系,從制度層面保障“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治理機制有效運行。另一方面,應推進基層在公共決策、公共服務、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等領域的規范化和協同化建設。從立法層面完善村(居)民議事、協商、聽證、評議等民主決策與監督機制,強化過程公開與結果公正;制定可操作性強、指引清晰的社區服務標準、網格化管理規范、矛盾糾紛調解程序及應急管理預案等,實現治理全程有章可循、有規可依;注重推動法律法規與村規民約、社區公約、行業規章、團體章程等社會規范之間的有機銜接與協同互補,構建多層次、互支撐的規范體系,共同培育基層社會的法治文化和契約精神,為基層治理效能提升扎牢法治根基。
科學規范權力運行,以法治維護基層治理領域的公平正義。“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效能,重在發揮法治的重要作用,要將紙面上的法律條文轉化為生動的治理實踐。要通過嚴格的執法、公正的司法和普遍的守法,確保法治在基層落地生根,切實維護治理領域公平正義和群眾合法權益,尤其是科學約束和規范基層公權力的運行。必須堅持依法行政,推進基層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推動執法重心下移,大力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等制度,細化執法自由裁量權基準,堅決糾治執法不公、選擇性執法、隨意執法等問題,提升基層執法的規范化水平和公信力。加大直接關系群眾切身利益領域的執法力度,嚴厲打擊違法行為,筑牢基層治理領域的安全防線。充分發揮司法在基層治理中的保障作用,完善司法便民利民措施,暢通司法救濟渠道,降低訴訟成本,提高司法效率,確保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注重發揮基層法院在化解矛盾、定分止爭中的前沿陣地作用,推廣巡回審判、車載法庭等做法,為基層群眾提供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務。深入推進法治宣傳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引導基層干部群眾自覺運用法治思維思考問題、以法治方式化解矛盾,支持各類主體依法自治,保障其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讓法治成為基層治理中的普遍信仰和行為準則。
持續優化治理格局,以法治的組織整合與價值引領力激發基層多元共治活力。現代基層治理是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過程,法治融入其中,不僅能發揮規范約束作用,更能釋放強大的組織整合與價值引領功能,為構建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基層治理新格局提供穩固清晰的規則保障。一方面,要用法治力量為多元主體參與治理提供平等的機會、暢通的渠道和穩定的預期,通過立法和制度設計,明確各方社會力量在基層治理中的權利義務,降低準入門檻,保障其依法承接公共服務項目、參與社區治理。依法加強對相關社會組織的監管,促進其健康有序發展,成為基層治理的可靠力量。助力完善基層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制度體系,如通過立法鞏固“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的基層協商民主實踐,規范社區聽證會、協調會、評議會等機制,確保協商于民、協商為民,并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搭建網絡參與平臺,提升參與的便捷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借助法治力量,更好地調和利益、化解沖突、凝聚共識。基層社會利益訴求多元,矛盾糾紛易發,法治通過提供一整套公認的爭議解決規則和權利救濟渠道,有助于在理性化、程序化軌道解決社會沖突,避免矛盾激化升級。要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健全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促進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訴訟等有機銜接,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努力將風險化解在基層、矛盾消弭于萌芽,讓各方治理主體在包容性、程序化的法治框架下實現有序互動、理性協商、有效合作,從而匯聚起基層治理的強大合力。
主辦單位: 中共吉林省委政法委員會 吉ICP備10201797號-3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