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臨江市人民法院臨江人民法庭執行團隊以“如我在訴”的情懷,成功執結一件標的額為2300元的民間借貸糾紛案件,在“小案件”中彰顯“大擔當”。申請執行人專程來到臨江人民法庭,將一面寫有“高效執行解民憂、司法溫情暖人心”的錦旗交到案件承辦人手中,以此感謝臨江人民法庭執行團隊。
信任被辜負 調解后仍未履行
該案中,國某長期在醫院從事護工工作,接觸到在醫院護理親屬的王某。國某了解到王某從事保險銷售工作后,主動表示要購買保險,并多次贈送王某農產品以獲取信任。
2024年11月,國某以孩子住院急需醫療費為由,向王某借款2000元,承諾半個月后歸還。之后又以醫療費不足為由再次借款300元。然而借款到期后,王某多次催要,國某屢屢推托,最后竟失去聯系。2025年3月,王某訴至法院,經調解雙方達成協議,國某于5月15日前還清借款。但國某未履行協議,王某于7月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小案不小看 細致調查摸底數
案件進入執行程序后,承辦人沒有因案件標的額小而簡單處理,而是立即啟動財產調查程序。經承辦人調查發現,國某系法院“訴訟常客”,涉及民事案件22件、執行案件25件,其中多起執行案件處于長期履行中。進一步調查發現,國某的收入完全依賴護工工作,其工作地點、時間和服務對象均不固定,收入多為現金結算,這給法院查控財產帶來了很大困難。
面對這一復雜情況,承辦人全面分析利弊:如果直接對國某采取司法拘留措施,雖然能夠形成震懾,但會導致其失去收入來源,進而影響其他執行案件的長期履行。如何在維護申請人合法權益的同時,兼顧其他案件當事人的利益,成為擺在執行團隊面前的一道難題。經過反復思考后,案件承辦人決定采取勸導為主、強制為輔的策略,向國某明確告知拒不履行的法律后果,同時引導其換位思考。
耐心促履行 司法溫情暖人心
“王某與你并不熟悉,卻愿意在你困難時伸出援手,這份信任不應被辜負。”在3個月的時間里,承辦人先后撥打60余通電話,耐心做國某的思想工作。
承辦人從情、理、法多角度出發,引導國某換位思考:“不論借款是否用于孩子治療,守信履約都是最基本的為人之道。”每一次溝通,承辦人都注重法、理、情的融合,既明確告知拒不履行將面臨司法拘留等強制措施,更著重喚醒國某的責任意識:“履行還款義務,不僅是對法律的遵守,更是一個男人應有的擔當。”
案件承辦人秉持“民生小案不可小辦”的理念,在嚴格依法執行的同時,充分考慮國某的實際履行能力,允許其分期付款。最終,國某在3個月內分多筆陸續還清全部欠款,案件全部執行完畢。
錦旗表謝意 司法為民踐初心
“了解到他有這么多案子,我以為這錢肯定要不回來了,沒想到咱們法庭這么負責!”王某在收到最后一筆轉賬后,冒著寒風專程來到臨江人民法庭,將錦旗交到承辦人手中,激動地說:“真幫我把錢要回來了,真是給你們添麻煩了!”案件承辦人表示:“人民群眾的信任就是我們工作的最大動力。民生小案切不可小辦,無論案件標的額大小,我們都將一以貫之,用心用情辦好每一起案件。”
臨江人民法庭在小案件中展現大作為,在細節處彰顯司法溫度,小標的民生案件的順利執結正是其深入踐行“如我在訴”理念的生動實踐。
主辦單位: 中共吉林省委政法委員會 吉ICP備10201797號-3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