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豐收時節的白菜,本應是喜悅,卻成了壓在臨江市四道溝鎮利民村菜農劉大哥心頭的巨石。全家生計所系,上千斤品質優良的有機白菜因銷路不暢,眼看就要爛在地里。然而,一場由臨江市人民法院臨江人民法庭發起的特殊“公益行動”,不僅快速化解了難題,更讓司法為民的暖流浸潤了群眾心田。從“助農賣菜”到“送法下田”的全方位司法暖心行動,將“司法為民”的宗旨真切地轉化為助農紓困的身體力行,真切詮釋“司法為民”的使命擔當。
從“走訪摸排”到“實地查驗” 精準捕捉群眾急難愁盼
事情源于臨江人民法庭一次常規的轄區走訪,通過與村干部深入交流,臨江人民法庭了解到該村菜農劉大哥的特殊困境——白菜面臨滯銷,家庭主要經濟來源即將中斷,夫妻倆心急如焚。“民生無小事”,臨江人民法庭迅速響應,立即組織干警直奔田間地頭。經深入了解,該戶家庭經濟拮據,一片辛勤耕作的白菜地是其主要收入來源。法庭干警俯身細看,發現白菜個頭飽滿、菜葉鮮嫩,又了解到這些白菜全部使用農家肥種植,是真正的綠色無公害蔬菜,卻困于信息閉塞,面臨“優質難優價”的現實窘境。“這么好的菜爛在地里太可惜了,一定要想辦法幫他們解決!”了解到這一緊迫情況后,臨江人民法庭迅速將解決農戶白菜銷售難題列為當前一項重要的“民生工單”。
從“朋友圈吆喝”到“下地幫忙” 跨界演繹“全流程”司法幫扶
為解決銷路問題,法庭干警火速行動。一方面,他們化身“法治助農代言人”,在微信朋友圈、小區社群發布“愛心白菜”銷售信息,推文清晰說明了農戶情況和購買方式,并拍攝視頻方便群眾購買前了解白菜品質,積極發動身邊力量參與助農采購。“綠色無公害”“愛心助農、法治同行”等標簽迅速吸引關注,短短3天就幫助劉大哥將上千斤白菜銷售一空。
另一方面,法庭干警們考慮到白菜地面積較大,僅靠農戶夫妻二人采收力量有限,便毫不猶豫地卷起袖管、拿起農具,跳進菜地變身“采收工”。有的俯身砍菜,有的負責剝去老葉,有的幫忙搬運裝車。寒風凜冽的白菜地里,忙碌的身影與菜地交相輝映,構成寒風中最溫暖的畫面。
從“解決一事”到“預防一類” 法治關懷貫穿“助農始終”
臨江人民法庭的幫扶,并未止步于解決一時的銷售難題。利用勞作間隙,干警們結合真實案例,圍繞農產品種植、銷售過程中可能涉及的買賣合同、產品質量、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法律法規,開展了一場生動的“田壟普法會”。既提示風險、解答疑問,又注重引導農戶增強合同意識、證據意識,從源頭上預防法律風險,為農戶持續穩定經營注入法治“免疫力”,實現生活幫扶與法律服務的同頻共振。普法結束后,臨江人民法庭向農戶發放了《涉農法律風險提示30條》小手冊,并留下聯系方式,承諾隨時提供法律咨詢。“真沒想到咱法庭能這么幫俺,不僅幫著俺們賣菜,還下地幫著干活、講法,真是幫俺老百姓辦實事!”劉大哥的質樸感謝,道出了心聲。
這場看似“跨界”的愛心助農,實質上是臨江人民法庭踐行“如我在訴”、深化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生動縮影。它打破了人民法庭傳統的工作邊界,展現了新時代基層法庭主動延伸職能、積極參與基層治理、有力守護群眾權益的擔當與智慧。這不僅切實解決了群眾的燃眉之急,更拉近了法院干警與人民群眾的距離,體現了新時代人民法院干警主動擔當作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深厚情懷。臨江人民法庭將持續聚焦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不斷創新司法為民舉措,將法治的溫暖與力量送到群眾身邊,為維護轄區和諧穩定、助力鄉村振興貢獻堅實的司法保障。
主辦單位: 中共吉林省委政法委員會 吉ICP備10201797號-3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