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長春市朝陽區人民法院緊緊圍繞“固優拓新、打造新時代朝陽法院新名片”的工作目標,主動融入黨委領導的社會治理體系,構建金融糾紛多元化解和訴源治理工作新格局,在深入推進金融糾紛源頭治理、健全訴訟與非訴訟銜接機制、提高金融糾紛解決能力水平方面邁出了堅實步伐。
強化協作配合,建立金融糾紛全流程訴調對接工作機制。在長春市朝陽區委政法委的指導下,在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吉林監管局、中國人民銀行長春中心支行、朝陽區法學會、光大銀行長春分行的協作配合下,吉林省首家金融糾紛調解機構——“長春市朝陽區人民法院駐光大銀行金融糾紛調解工作站”正式成立,建立起包括在線委托、在線調解和在線司法確認等功能在內的“一站式”訴調對接模式。同時,朝陽區人民法院學習借鑒“鷹潭”模式,開展金融糾紛多元化解試點工作,與吉林晟合科技有限公司民商事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合作探索金融糾紛訴前調解工作,借助調委會“失聯修復”平臺,建立全流程信息化、科技化、專業化訴調工作機制,為促進企業金融健康穩步發展提供了優質、高效的司法服務和有力的司法保障。
深化科技賦能,搭建“失聯修復”平臺破解法院送達難題。朝陽區人民法院貫徹落實全市法院重點工作要求,搭建“失聯修復”平臺,通過互聯網大數據分析,挖掘被送達人的可聯信息,只需要在后臺輸入被送達人的姓名、身份證號等信息,即可查詢到被送達人的可聯信息。工作人員還可以通過“失聯修復”平臺撥打電話聯系當事人,也可以向當事人發送送達信息,切實提高了送達效率。“失聯修復”平臺全程錄音留痕,無論是撥打當事人的電話,還是發送短信,整個過程自動錄音,并且記錄會全部永久性保存在云服務器上,可隨時查看、下載。與此同時,“失聯修復”平臺會很好地保護當事人的隱私,當事人的可聯信息不會直接顯示在系統頁面上,法院工作人員只能通過在線點擊“撥打電話”“發送短信”等按鍵與當事人取得聯系。自“失聯修復”平臺搭建以來,朝陽區人民法院已成功對百余起無有效聯系方式當事人的案件完成了送達工作。
打破信息壁壘,打造金融糾紛 “線上+線下” 訴調對接模式。朝陽區人民法院充分發掘“人民法院調解平臺”“中國金融消費糾紛調解網”的在線調解功能,落實“雙平臺”數據交換、互聯互通的在線訴調對接機制,實現案件委派、委托調解、送達、材料交換等環節全流程信息化、科技化建設,大大提升了金融糾紛訴調對接工作的效率。朝陽區人民法院駐光大銀行金融糾紛調解工作站充分發揮法院、銀行、保險等專業化調解優勢,推動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實現了將金融糾紛高效、便捷地化解在源頭、化解在前端,減輕當事人的訴累,節省訴訟時間,節約司法資源,緩解案多人少矛盾,保障金融機構良性發展。在審理湯某訴九臺農村商業銀行儲蓄存款合同糾紛一案時,該案進入訴前調解程序后,通過朝陽區人民法院、中國人民銀行長春中心支行、“金調委”三方有效銜接,落實“總對總”在線訴調對接機制,妥善、高效促成雙方當事人達成了調解協議。該案入選2022年《人民法院“總對總”在線多元調解案例》。
優化保障體系,推動金融糾紛多元化解持續發展。朝陽區人民法院注重加強金融糾紛多元化解宣傳引導,通過對接綜治中心,開展金融糾紛普法、送法宣講活動,讓人民群眾全面了解金融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提升社會認知度和信任度,幫助人民群眾樹立正確的維權觀念,主動選擇多元解紛機制,推動金融矛盾糾紛實質性化解。同時,注重加強對金融審判骨干的培訓,通過召開金融審判會議及案件研討會,提高金融審判骨干的審判工作能力水平,努力鍛造一支高素質金融審判隊伍。此外,積極拓展與金融管理部門的業務交流,為做好審判和多元化解工作提供堅強的人才保障。
主辦單位: 中共吉林省委政法委員會 吉ICP備10201797號-3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