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太感謝你們了!要不是你們一次次耐心開導,我們這個家可能真的散了。”近日,在吉林市豐滿區人民法院家事審判庭的調解室內,趙女士緊緊握著調解員的手,聲音哽咽。身旁的丈夫陳先生連連點頭,面露愧疚:“我們之前太沖動,以后一定好好溝通。”
趙女士與陳先生結婚8年,育有一女。近年來,因工作繁忙、溝通不暢,兩人在孩子教育、家務分擔、家庭開支等問題上常常產生分歧。從最初的小吵小鬧,逐漸演變為長時間的冷戰,矛盾愈演愈烈。上個月,因陳先生缺席孩子家長會,加上對家中財務“不聞不問”,趙女士一氣之下帶著寫好的離婚協議來到豐滿法院家事審判庭申請離婚。
接手案件后,調解員并未急于下判斷,而是分別與趙女士、陳先生單獨溝通。“我覺得他根本不在乎這個家,孩子的事他從來不管!” 趙女士在單獨溝通時情緒激動。“我每天加班到半夜,不就是想多掙點錢,讓她們過得更好嗎?”陳先生也道出了自己的委屈。了解到雙方的真實想法后,調解員意識到,這對夫妻之間并非沒有感情,而是長期缺乏有效溝通,導致誤解越來越深,調解員決定組織雙方進行面對面調解。
“婚姻里的很多問題,不是誰對誰錯,而是我們常常‘看不見’對方的付出,也‘說不出’自己的需要。”調解過程中,調解員沒有簡單評判是非,而是引導夫妻二人換位思考。調解員還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關于夫妻共同責任、家庭和睦的相關理念,耐心解釋婚姻需要雙方共同經營,溝通與體諒才是解決問題的鑰匙。
隨后的兩次調解中,調解員進一步協助他們擬定了具體可行的家庭事務方案:陳先生承諾每周至少參與一次孩子校園活動,每月與趙女士共同梳理家庭賬目;趙女士也表示會多體諒丈夫工作的不易,減少抱怨,多些積極交流。
“對不起,是我忽略了你和孩子的感受。”調解尾聲,陳先生主動擁抱了趙女士。“我們以后有話好好說,再也不賭氣了。”趙女士抹去眼淚,笑著回應。曾經瀕臨破裂的婚姻,在調解員的專業引導與情感疏通下,終于重回正軌。
豐滿法院將繼續深化家事審判改革,創新糾紛化解機制,努力讓每一個家庭都能感受到司法的溫情與力量。
主辦單位: 中共吉林省委政法委員會 吉ICP備10201797號-3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