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長安網
近年來,舒蘭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注重強化綜治中心排查調處化解矛盾糾紛功能,以解決群眾訴求、維護社會穩定為著眼點,全面推行矛盾糾紛“一站式接待、一平臺受理、一攬子調處”模式,有力提升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能力。
一、抓規范,打造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主陣地”
立足縣域特點,強化資源整合,著力打造矛盾糾紛多元調處工作矩陣,實現矛盾糾紛調處從“多平臺”向“一中心”轉變。從“只跑一地”變“一次不跑”。建成1個市級、20個鄉級、233個村級“一站式”多功能綜治中心,組織政法委、信訪局、法院訴訟服務團隊等12個部門進駐市綜治中心,設立信訪接待大廳和訴訟服務中心,設置涉法涉訴、法律援助等6個信訪接待窗口,行政登記立案、綠色通道等10個訴訟服務窗口,遠程視頻調解室、金牌調解室等15個功能室,數字化橫向打通55個市直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縱向聯通253個鄉村兩級綜治中心,用信息化手段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百米”。從“硬性調處”變“柔性引導”。堅持把“四下基層”作為化解矛盾糾紛的重要抓手,建立縣鄉兩級領導干部日接訪制度,每月深入基層一線,與信訪群眾“零距離”“面對面”,通過主動接訪、重點約訪、專題接訪、領導代訪、帶案下訪等形式,推動矛盾糾紛及時有效化解。從“單打獨斗”變“多元融合”。狠抓矛盾糾紛調處力量整合,推動配備1860名基層網格員、3486名基層調解員,選優配強43名民(輔)警、34名員額法官下沉村(社區),建強做實254個法律服務站、780個百姓說事點、40個為民解事個人調解室,組建平安志愿者隊伍527支29573人。強化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配合,健全完善訴訟服務、警地融合、警民融合工作機制,形成多元調處工作合力。
二、抓防控,打造矛盾糾紛預測預警“雷達站”
注重發揮三級綜治中心信息化指揮平臺資源優勢,推動建成矛盾糾紛預測預警平臺,最大限度減少問題積累、矛盾外溢。精準防控強機制。構建全方位風險防控體系,嚴格落實紅、黃、藍三個等級矛盾糾紛信息報送機制,根據矛盾糾紛類別,通過市鄉村三級綜治中心平臺逐級上報,精準做好風險糾紛的預測預警,制定涉穩風險評估方案,梳理矛盾糾紛負面清單,認真組織分析研判,及早處置苗頭性問題和潛在性風險隱患。細化舉措抓源頭。針對矛盾糾紛燃點多、易發多發領域,推動從撒網式排查向精細化管控轉變,調解方向由“事后處理”轉為“事前預防”,從中預測可能出現的矛盾風險。活用村級黨群議事會、鄉級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聯席會議機制,撬動村民自治力量,在家門口就能說得上話、辦得成事。通過開展“大調研大起底”“社會穩定風險隱患大排查大調解”等行動,對涉穩風險隱患糾紛開展督導督辦,堅決防止矛盾積累、聚集、疊加和演化。全域覆蓋解民憂。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急難愁盼重難點問題,建立完善全科受理、分流轉辦、綜合會商和重大信息直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制度機制,確保群眾反映的訴求都能夠得到及時有效辦理。針對農村易發多發的婚戀家庭、土地糾紛、鄰里矛盾等問題,依托市綜治中心遠程視頻系統,開展普法宣傳教育。截至目前,開設法治大講堂26期,受眾7萬余人次,有效營造了全社會遇事找法依法守法的濃厚氛圍。
三、抓合力,打造矛盾糾紛多元調處“綜合體”
堅持“事要解決”原則,全面暢通群眾訴求表達渠道,實現群眾訴求數字流轉、快速響應、高效辦理,做到“一屏觀全市、一網解民憂”。一是指尖發力“一鍵辦”。大力推行“指尖辦”“網上辦”,開發“暖心舒蘭”APP、百姓解事碼,將682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并入市綜治中心管理,開(聯)通12338婦聯熱線、心理咨詢、信訪法律服務律師等7部熱線,向社會公開全市62名負責信訪穩定工作的市鄉級領導干部電話,搭建起群眾與黨政機關“指尖”溝通途徑,有效減少“訴累”“訪累”,讓群眾真正享受到基層治理信息化建設成果。二是視頻通聯“在線調”。借助遠程視頻會議系統,有效拓展“云端聯調”功能,向社會公開遠程視頻功能室電話,群眾隨時隨地都可以反映訴求。開通遠程視頻領導接訪功能,市鄉兩級領導干部通過視頻約訪等形式,與信訪群眾進行面對面交流,針對重大疑難矛盾糾紛,組織金牌調解員、首席咨詢專家、律師、法官、心理咨詢師等專業力量,與當事人進行遠程視頻在線調解,有效推進矛盾糾紛就地及時有效化解。三是系統治理“解紛實”。充分發揮市綜治中心信息指揮平臺“智慧大腦”優勢,開發民生事項、信訪訴求、矛盾糾紛、社會治安、訴源治理、營商環境“六大板塊”,打造“全鏈條”解紛平臺,立體化全方位解決群眾各類訴求,整合匯聚所有數據進行實時在線智能分析,實現“受理-研判-分流-調處-督辦-反饋”工作閉環,有力提升了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的質效。截至目前,舒蘭市三級綜治中心共受理群眾各類訴求23724件,辦結23487件,辦結率99.00%,受到了廣大群眾普遍贊譽。
初審:張巖
復審:徐婧
終審:趙忠華
主辦單位: 中共吉林省委政法委員會 吉ICP備10201797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