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間,會發生很多事,但在朝陽區某小區內,一件鄰里間的事卻遲遲沒有解決,好在長春市公安局朝陽區分局南湖派出所民警多次調解、反復溝通,最終為這場困擾多年的“噪聲難題”畫上圓滿句號,獲得了群眾的錦旗致謝。
積怨五年:從噪音擾民到矛盾激化
“白天擔心孩子跑跳,晚上怕桌椅挪動聲,五年了,我幾乎沒睡過一個安穩覺。”據當事人王先生表示,自己與居民張女士為上下樓鄰居,自2020年起,曾多次因張女士家中孩子跑動、家具挪動等聲音過大影響休息進行溝通,但每次都不歡而散,不僅導致問題始終沒能解決,還演變為長期冷戰,鄰里關系瀕臨破裂。
“孩子活潑好動難免有聲音,對方反應過度,甚至半夜敲門,我們也快被逼瘋了。”在民警了解事情的經過時,樓上居民張女士也這樣對民警說道。
抽絲剝繭:從入戶走訪到巧妙勸解
面對著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的情況,民警憑借多年的社區工作經驗,走訪物業、調取樓道監控、詢問周邊鄰居,固定雙方“噪聲爭議”的客觀事實,為調解奠定了基礎。
在調解時,民警先是運用“背靠背”溝通技巧,分別傾聽王先生的焦慮與張女士的委屈,引導雙方換位思考,緩解對立情緒,同時還引用相關法律法規,解釋“正常生活噪聲”與“侵權擾民行為”的法律界限,建議雙方通過“鋪設隔音墊、約定活動時間”等方式打破目前僵局。
握手言和:從長期冷戰到握手言和
在第三次調解結束后,雙方當事人終于達成一致:張女士家為孩子活動區域鋪設隔音墊,晚間8點后避免劇烈活動;王先生則承諾不再采取過激方式維權,遇問題先通過社區或派出所溝通。
事后,雙方握手言和,市民王先生表示:“以前總覺得你們不顧及別人,現在才知道大家都不容易,以后咱們有事好商量。”張女士也回應道:“我們以后會多注意,咱們鄰里住著就互相理解吧!”近日,雙方共同來到派出所,為民警送來錦旗,對民警的辛苦付出表示感謝。
初審:韓蕊
復審:姚麗
終審:劉海波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