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中國人民警察,我宣誓……”近日,吉林省榆樹市公安局華昌派出所內,民警們整齊列隊,重溫公安機關人民警察誓詞。鏗鏘誓言仿佛穿越時空,把人們的記憶拉回到92年前抗日戰爭時期的地下斗爭歲月。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東北淪陷。時局動蕩中,榆樹縣城里悄然掛起“華昌藥房”招牌。店主杜伯華,字華昌,承家學精于中醫,兼研西醫,其免費救治貧苦百姓的事跡聲名遠播。1933年,草藥氣息掩蓋著特殊的使命,華昌藥房成為榆樹縣首個黨的地下交通聯絡站。杜伯華是聯絡站負責人,他以行醫為掩護,負責搜集情報、掩護抗日人員、接濟抗日武裝。
為銘記歷史,1981年,榆樹縣委、縣政府決定將原華昌藥房所在的西二道街命名為華昌路。1990年,榆樹撤縣設市,又在華昌藥房原址附近設立了華昌街道辦事處和華昌派出所,將英雄舍生忘死、心系家國的精神血脈注入城市肌理,使這份厚重的紅色記憶代代相傳。
華昌派出所所長朱乃樹介紹,近年來,華昌派出所著力構建紅色教育體系,結合七七事變紀念日、九一八事變紀念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等重要節點,通過開展“微黨課”重溫杜伯華的革命事跡,邀請老戰士、老黨員講述革命故事,組織全體民警走進東北淪陷史陳列館、長春市革命烈士陵園,感悟忠誠與擔當。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華昌派出所創建“伯華先鋒崗”,將先烈精神轉化為護安為民的強大效能。
今年初春,華昌派出所轄區連續發生車內財物被盜案。“伯華先鋒崗”民警王天龍、趙乾和輔警王艷民主動請纓組成攻堅小組。他們放棄休息,連日蹲守、排查監控,精準鎖定了嫌疑人的蹤跡。4月8日凌晨,他們將準備再次作案的嫌疑人王某當場抓獲。在“伯華先鋒崗”的示范引領下,華昌派出所全力偵破民生小案,轄區盜竊案件發案數同比下降65%,故意傷害類案件發案數同比下降50%,群眾安全感滿意度顯著提升。
如今,在杜伯華當年行醫問診的街巷上,活躍著華昌派出所“藥箱社區警務隊”。民警們在社區警務室、居民活動中心等地設置3個不同顏色的“解憂藥箱”,通過社區公告、入戶走訪、發放傳單等方式,向轄區居民廣泛講解其功能:藍色藥箱廣納民情民意,黃色藥箱提供法律咨詢,紅色藥箱專解燃眉之急、化解疑難矛盾糾紛。群眾可將寫有意見或訴求的紙條投入對應箱子,民警每日查看,第一時間回應;也可使用手機掃描藥箱上的二維碼,直接聯系負責民警進行反饋。今年以來,“藥箱社區警務隊”累計調解矛盾糾紛196起,化解率達98%。
“我跟鄰居因為下水道堵塞問題多次發生矛盾,差點動手……”今年5月,轄區居民張大娘將一張寫有煩心事的紙條塞進了紅色藥箱。“藥箱社區警務隊”民警楊新宇看到后迅速介入,了解問題根源,隨后協調物業工作人員連夜搶修,不僅疏通了管道,更解了鄰里心結。“‘藥箱社區警務隊’專治百姓‘心病’。”張大娘滿意地說。
初審:韓蕊
復審:謝剛
終審:劉海波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