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空如洗,綠野芳洲。
浙江省杭州市良渚古城遺址公園,深秋的晨曦穿過時光縫隙,灑在這片圣地。2019年,古城遺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標志著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國際性認可。20年前,浙江文化大省建設“八項工程”在之江大地生根發芽。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2023年10月8日,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正式提出并系統闡述了習近平文化思想。
“司法審判面向社會、群眾,本身就是文化工作。每一份裁判文書都是向社會普法、宣傳引領的載體。做好司法審判就是做實文化宣傳……”2023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張軍在院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集體學習研討時強調,融會貫通做實習近平文化思想,以審判工作現代化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
思想的偉力,總在時間刻度上彰顯其深遠。兩年來,在習近平文化思想引領下,人民法院將文化建設融入審判執行、隊伍建設、法院管理等各方面全過程,新時代人民法院文化建設成果斐然。
堅持以文化自信提升司法審判公信力——以優秀傳統文化為根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引,將文化智慧融入定分止爭
陸某和陳某短暫的婚姻結束了。
2023年,陸某和陳某步入婚姻的殿堂。結婚一年后,二人訴請離婚,但在彩禮返還問題上針鋒相對。
“彩禮二字,‘禮’為表,‘義’為核。不能就案辦案,需以法治智慧審視傳統文化習俗,并賦予其平等友愛的現代文明內涵。”從“解心結”入手,江蘇省啟東市人民法院將調解作為破題的關鍵。
在啟東法院文化品牌“幸福家庭講習班”解紛機制指引下,法官指導婦聯工作人員開展調解。在一次次“面對面”“背靠背”調解過程中,雙方達成一致意見,陳某折價退還陸某部分彩禮。
從矛盾的漩渦中掙脫,他們走向了全新的生活。
“指導和支持人民調解工作是人民法院的法定職能。”2023年10月,張軍院長在全國調解工作會議上對人民法院做深做實調解工作把脈定向。
五千年華夏文明,調解有著深厚的文化傳統。“我們的祖先曾創造了無與倫比的文化,而‘和合’文化正是這其中的精髓之一。”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語》中語重心長地說。
兩年來,在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人民法院悟內涵、明方向、重落實,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司法審判智慧,以“和合”“息訟”“德化”文化作為定分止爭的價值追求,將調解貫穿于審判執行全過程各環節,體現出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重要價值追求。
翻開民法典,第一條開門見山——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把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寫入民法典,既是我國立法史上的創舉,也是我國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的生動寫照。
近年來,最高人民法院通過典型案例、司法解釋、裁判文書等載體,將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誠信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地向社會進行傳達。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兩年來,在習近平文化思想科學指引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新時代審判工作中融匯激蕩,為現代司法實踐提供了堅強思想保證和強大精神動力。
堅持以法院文化建設助推法治社會建設——向內用力,以政治文化提升司法隊伍凝聚力;向外探求,讓法治文化“飛入尋常百姓家”
時間,總會因某種儀式而定格。
“我宣誓:忠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維護憲法權威,履行法定職責……”2024年12月4日,國家憲法日,最高人民法院舉行憲法宣誓儀式。
這是人民法院加強隊伍建設的政治凝聚力和引領力,確保意識形態陣地安全穩定的一個縮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靈魂,對政治生態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近年來,最高人民法院帶領各級法院圍繞“公正與效率”,堅持全面從嚴管黨治院,緊扣抓黨建、帶隊建、促審判這項重大政治任務,自覺扛起政治責任,努力把文化建設工作往心里做、往實里做、往深里做。
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國法院選拔優秀文藝骨干成立“中國法官文學藝術聯合會”,組建、凝聚法院文化建設專門力量。在全國法院評選“全國法院文化建設特色項目”,成果涵蓋強化理論武裝、傳承優良傳統、弘揚英模精神、融入審判執行、繁榮文化成果、擴大文化輻射等各方面。
各級法院積極響應,推進學習型法院建設,集中舉辦法官講堂、法官論壇等特色活動,開展示范庭審、精品案例、裁判文書、學術論文等成果評選,促進提升干警職業素養和司法能力。
新時代畫卷,期待新的實踐。人民法院創新形式、多措并舉,推動新時代法院文化建設常態化、長效化、精細化。
抓關鍵——通過組織全國大法官研討班、人民法院大講堂、培訓交流等,發揮領導干部的“關鍵少數”作用,通過加強審判業務學習,提升司法能力,嚴格公正履職用權。
抓時機——以工會、黨建為依托,結合國家憲法日、女法官國際日、“青年文明號”評選等重大節日和主題活動,組織莊重嚴肅的典禮儀式和具有教育意義的法院文化活動。
抓日常——認真開展新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學習培訓,組織干警加強法律條文和司法案例研究;深入推進廉政文化創建活動,引導干警樹立廉潔價值理念,堅守廉潔司法底線。
法院文化建設既要向內用力,也要向外探求。在習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人民法院增強“走出去”“沉下去”的意識,堅持以開放的理念發展法院文化。
線上宣傳綿綿用力。電視劇《執行法官》《江河之上》、話劇《鼓樓那些事兒》、歌曲《寧海路75號》《溜索法官》等一批叫得響、立得住、傳得開的法治文藝作品相繼問世。構建“報、網、微、端、屏”全媒體傳播矩陣,依托大眾傳媒和公共文化服務平臺傳播法律文化,增強法院文化面向社會的傳播力、影響力、號召力,服務國家法治建設。
線下工作久久為功。組織“法治副校長”入校園,引導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各地法治史展覽館、新時代“楓橋經驗”陳列館相繼落地,最高人民法院先后批復,將梅汝璈故居、沈家本故居、“法映刺桐”宋元法律文化展館、沈鈞儒紀念館、中國法院中華民族共同體法治文化陳列館等作為全國法院法治文化教育基地,為法治建設搭建文化載體;法官沙龍、道德講堂、公眾開放日等文體活動競相出彩,通過“小活動”激發“大活力”;堅持巡回審判工作機制,續寫“甘棠決訟”的新時代詩篇。
近期,全國法院系統開展“全國法院文化建設深度融入審判工作特色項目征集推介活動”,正是要通過評選,引導地方法院深刻挖掘當地獨特歷史文化資源和工作傳統,提煉出其中蘊含的符合人民法院工作實際的理念、精神、范式,轉化為工作的思路、方式、方法,進一步宣傳推廣一批特色鮮明、操作性強、富有創新、成效顯著的法院文化建設鮮活經驗。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兩年來,在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學指引下,在最高人民法院黨組的堅強領導下,各級人民法院堅持以法院文化建設助推法治社會建設,習近平文化思想始終閃耀在新時代司法審判的坐標系中。
堅持以嚴明司法護衛優秀文化——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這一面,以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最大程度發揮文化建設成風化人效能
1995年,福建省大田縣吳山鄉陽春村和東埔村集體所有財產章公祖師像離奇被盜。2015年3月,荷蘭王國居民奧斯卡·凡·奧沃雷姆在匈牙利將其展出,苦苦找尋20年的章公祖師像終于“現身”。2015年12月,兩村村委會決定采用司法手段進行追索。
2015年至2022年,福建省三明市中級人民法院和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先后作出一審和二審判決并生效,判決奧斯卡向兩個村委會返還章公祖師像,七年的懸念終于塵埃落定。
“章公祖師”肉身坐佛追索案是人民法院護衛優秀文化、維護人民司法權益的一個縮影。
文化保護關系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司法裁判肩負著護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情感的重任。如何以嚴明司法推進文化繁榮發展、為文化強國建設保駕護航?
在習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面對傳承與保護優秀文化、以文化自覺培育文化自信這份時代答卷,人民法院欣然作答——
為構建中國特色文物司法保護體系,經最高人民法院與國家文物局共同努力,掛牌成立中華司法研究會文物司法研究分會,為促進司法研究與文物保護深度融合提供新平臺新動力;
全面準確貫徹文物保護法關于文物工作“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著力促進文物保護與公益保護相結合、文物保護與私益保護相協調;
完善多元化事實查明機制,持續推進“全國法院技術調查人才庫”建設,有效緩解技術類案件事實查明難題;
……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黨的十九大提出這一重要論斷,體現出人民群眾對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共同追求。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著力推進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共同繁榮,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基礎。
在堅持“為人民服務”這件事上,張軍院長提出,“文化保護關系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司法裁判肩負著護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情感的重任。”
“黑龍江法院著重突破文旅發展新業態下知識產權保護熱點難點堵點問題,通過審理多起涉文旅產業知識產權案件,為品牌企業提供法治化營商環境。”
“河北法院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注重對版權、專利、商標的保護,助力了非遺產業規范經營、健康發展。”
“近年來,人民法院在科技創新成果保護方面展現了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為科研人員、創新企業撐起了‘保護傘’。”
……
今年兩會期間,陸曉琳、高英坡、魏青松等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對人民法院文化保護工作頻頻點贊。在人民法院堅持不懈地努力下,司法護航文化保護的路徑越來越清晰,歷史文化的傳承脈絡越來越鮮明。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在歷史的浩瀚星河中,文化如同璀璨北斗,永恒地照耀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坐標,構成了華夏文明的精神譜系。
文化長卷在中華大地徐徐展開,司法為民的故事仍在書寫。人民法院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引,深植傳統文化沃土,奏響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時代強音,以文化之力塑司法之魂,以審判工作現代化豐富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內涵。這樣的擔當銘刻定力、遠見和卓識;這樣的使命貫通歷史、現在和未來。人民法院文化建設,一直在路上……
初審:韓蕊
復審:姚麗
終審:劉海波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