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制修訂治安管理處罰法、反電信網絡詐騙法等法律23件、行政法規19件,為公安執法工作提供有力法律支撐;
全國已建成執法辦案管理中心3266個,實現市、縣兩級全覆蓋,推行執法辦案、監督管理、服務保障“一體化”運行機制;
充分發揮“品牌效應”,命名11個地市級、186個縣級公安機關和325個基層所隊為全國公安機關執法示范單位;
在現場執法環節,為一線民警配備執法記錄儀130萬余部,全程現場記錄,讓民警習慣在鏡頭下執法,自覺依法履職;
……
11月17日,公安部在京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通報公安機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聚焦建設法治公安目標深化執法規范化建設的舉措成效,并答記者問。
據介紹,五年來,公安機關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法治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全面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有力提升了公安機關在法治軌道上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促發展的能力,公安執法質量、效率和公信力不斷提升,為忠實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新時代使命任務提供了堅實法治保障。
用習近平法治思想武裝全警頭腦
平均每年組織專業類培訓班6.5萬期,培訓300余萬人次
2020年11月,黨的歷史上首次召開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將習近平法治思想明確為全面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
五年來,公安部部署全國公安機關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法治思想,準確把握重大意義和核心要義,持續在學深悟透上下功夫。
發布會上,公安部法制局局長郝云宏從三個方面介紹了公安機關學習領會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情況。一是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學深悟透習近平法治思想,準確理解蘊含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道理學理哲理,自覺用以指導法治公安建設,真正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健全各級公安機關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常態化機制,組織開展多形式、分層次、全覆蓋的學習培訓活動,推動更好融入公安院校學歷教育,推動全警入腦入心。三是聚焦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時代背景、歷史貢獻、理論品格、實踐要求等,整合公安院校、執法一線等資源力量,深化研究闡釋,加強調查研究,形成一系列高質量研究成果。
“持續加強法治教育培訓,使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成為廣大公安民警自覺行為和必備素質。”郝云宏介紹,全國公安機關以現場教學、旁聽庭審、比武競賽等多種方式,加大執法培訓力度,平均每年組織專業類培訓班6.5萬期,培訓300余萬人次,廣大公安民警的法治意識和執法能力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目前,已有192.2萬名、6.99萬名民警分別取得公安機關人民警察基本級、高級執法資格。
據介紹,今年以來,公安部部署全國公安機關開展“陽光下的守護”法治公安主題宣傳活動,進一步教育全警做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忠實踐行者,以法治公安建設新成效支撐更高水平法治中國建設。
健全完善公安法律制度體系
違規異地執法、逐利執法等問題得到有效遏制
據介紹,近年來,公安部緊跟形勢任務變化,著眼于國家治理急需、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法律制度,積極推動制修訂治安管理處罰法、反有組織犯罪法、反電信網絡詐騙法等法律23件,以及公共安全視頻圖像信息系統管理條例等行政法規19件,為公安執法工作提供了有力法律支撐。
“不斷完善執法制度體系,努力讓每一項執法活動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郝云宏介紹,公安部會同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門出臺打擊跨境賭博、電信網絡詐騙、網絡暴力、“機鬧”等一系列執法指導意見,明確相關罪名適用條件和證據要求,嚴格依法懲治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助力社會治安向好態勢持續鞏固。2024年,全國刑事案件立案數同比下降25.7%。
聚焦重大活動安保、專項工作以及新業態新技術新領域安全監管等,公安機關堅持制度先行,及時制定出臺執法指引、法律應用參考,依法治理效能不斷提升。圍繞執法辦案全過程,緊盯重點執法環節,公安機關出臺取保候審適用、羈押必要性審查評估等制度規定,形成一整套科學、完備的執法標準,讓廣大民警知道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
“緊盯執法關鍵要素,加強閉環式執法監督管理,最大限度減少執法問題發生,切實保障辦案質量。”郝云宏介紹,在加強監督管理方面,公安部深化執法權力運行機制改革,推動受立案制度改革,規范接報案與立案工作,全面落實接報案“三個當場”、首接責任制等制度要求,推廣接報案中心建設,確保報案必接、如實登記、依法立案。2024年,全國檢察機關監督立案同比下降71%;不批捕率、不起訴率同比均下降約6%。
在加強流程管控方面,警情案件信息全部錄入執法辦案信息系統,各辦案環節網上流轉,同步開展執法全要素全量化監督,做到及時、精準、高效,推動問題從“事后整改”到“事前防范”。據了解,公安部部署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以來,違規異地執法、逐利執法等問題得到有效遏制,涉企執法得到進一步規范,有力服務了高質量發展。
提高執法辦案質效
配備執法記錄儀130萬余部,讓民警習慣在鏡頭下執法
據介紹,公安機關堅持法治化信息化融合發展,以先進理念、科技應用創新執法方式方法,執法辦案管理中心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執法信息化水平穩步提升。在全面實行網上辦案基礎上,公安機關研發應用證據收集指引、法律適用指引、裁量基準提示以及遠程示證、智能筆錄、電子簽名和電子指紋捺印等功能和手段,深化“互聯網+公安政務服務”,助推案事件公正高效辦理。
“在現場執法環節,為一線民警配備執法記錄儀130萬余部,全程現場記錄,讓民警習慣在鏡頭下執法。”郝云宏介紹,對從接報案、現場執法到訊問詢問等辦案各環節,公安機關實行視音頻記錄、信息化監管,推動執法全流程記錄機制全面落實。
“當民警在開展接處警、當場處罰、現場勘驗等現場執法活動時,規范佩戴執法記錄儀,全程錄音錄像。”公安部法制局副局長陳敏介紹,常亮的執法鏡頭,不僅成為準確記錄、還原執法現場活動的“黑匣子”,更將每一個執法環節、每一起警情案件的處理都置于規范執法要求的“聚光燈”下。
陳敏介紹,在執法辦案管理中心,視頻監控設備24小時無死角記錄辦案區內民警執法行為和人員活動軌跡。民警訊問時,嚴格執行訊問犯罪嫌疑人同步錄音錄像制度。執法全流程記錄機制的建立,為規范執法活動、提升辦案效率、保障民警依法履職和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發揮了重要作用。
深化受立案制度改革
確保人民群眾報案“應接必接、該受必受、當立則立”
在發布會上,郝云宏介紹,近年來,公安機關持續加強執法源頭管控,深化受立案制度改革,確保對人民群眾報案“應接必接、該受必受、當立則立”。
在規范接報案程序方面,各地公安機關嚴格執行“三個當場”制度、首接責任制度,對于群眾上門報案的,當場進行接報案登記,當場接受證據材料,當場出具接報案回執并告知查詢案件進展情況的方式和途徑,在網上實現對全量案件類警情的登記管理,受立案工作更加便民、公開、規范、高效。
在方便群眾上門報案方面,公安機關加強接報案場所建設,很多地方打造了接報案中心,集中接受群眾上門報案,對所有案件進行歸口管理。廣西120個縣級公安機關全部設立接報案中心,規范管理使用,取得明顯成效,2024年刑事案件超期立案問題同比下降20.4%。遼寧、吉林、浙江等多地公安機關探索推行“碼上報案”,優化群眾上門報警體驗,更加便利群眾辦事。
在日常監督管理方面,各地公安機關加強案管機制和案管隊伍建設,充分運用智能化監督手段,落實案件類警情動態清零機制,實現對疑似應立未立和未落實“三個當場”案件的智慧篩查、智能評查、預警推送、實時整改,確保案件及時辦理。
針對公安機關涉案財物管理問題,陳敏表示,公安機關不斷加強涉案財物管理,做到辦案與管理相分離、來源去向明晰、依法及時處理、全面接受監督,有效保障了公安機關案件辦理工作,也有力維護了案件當事人的合法財產權益。
“涉案財物管理更加規范、智能、順暢。”陳敏介紹,公安機關將現代物流倉儲技術引入日常管理工作,應用涉案財物管理系統,詳細記錄涉案財物來源、基本情況、保管狀態及移交、調用、發還、處置等信息,實現來源去向明晰、管理使用規范。同時,公安機關推動建設公檢法跨部門涉案財物和證據管理場所、信息平臺,實現“實物靜止、手續流轉”,既提高了司法效率,又減輕了財政負擔。
初審:韓蕊
復審:姚麗
終審:劉海波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