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客服退款也可能是詐騙?”“喝了酒哪怕只開幾百米也可能是酒駕?”近日,長春市雙陽區人民檢察院的檢察官們走進雙陽區雙營社區,圍繞電信網絡詐騙和危險駕駛兩大主題開展了普法宣傳活動,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真實典型的案例,為社區居民和企業從業者送上“法律大禮包”,筑牢百姓安全防線的同時,也為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注入更多檢察力量。
反電詐:守住“錢袋子”,護好企業“生命線”
針對百姓和企業最易中招的詐騙類型,檢察官逐一拆解套路、給出防范妙招。
針對居民,從“冒充客服說訂單異常要退款”,到“冒充公檢法稱涉嫌犯罪要資金核查”,再到“誘導下載虛假投資APP騙走養老錢”,檢察官結合辦理的真實案例,“手把手”教大家“三不原則”:不輕信陌生來電、不點擊不明鏈接、不向陌生賬戶轉賬。
針對企業財會人員、采購人員等關鍵崗位,檢察官重點講解“冒充領導指令轉賬”“虛假合同詐騙”“供應鏈詐騙”等涉企電詐套路。同時,檢察官建議企業建立“轉賬雙人復核”制度,定期組織員工參加反詐培訓,將法律風險防范融入日常經營。
“以前總覺得詐騙離自己很遠,今天聽了案例才知道,騙子的手段這么多!”社區居民王女士感慨道。而某小微企業負責人李先生則表示:“檢察官提醒的‘涉企電詐風險點’太及時了,回去就給員工做培訓,把‘防騙弦’繃緊!”
拒酒駕、反醉駕:安全出行,為營商環境“減隱患”
“大家知道嗎,去年咱們區因危險駕駛引發的交通事故中,有8起涉及企業運輸車輛,不僅造成人員傷亡,還導致企業訂單延誤、賠償損失,甚至影響企業信用……”在“危險駕駛”普法環節,檢察官用身邊的案例,讓大家深刻認識到“酒桌陋習”對個人、家庭和企業的危害。
為了讓法律規定更易理解,檢察官用簡單易懂的語言解讀刑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中關于危險駕駛的條款,明確駕駛“紅線”:血液酒精含量達到20mg/100ml就是“酒駕”,達到80mg/100ml就是“醉駕”,醉駕將可能構成“危險駕駛罪”,面臨拘役和罰金等處罰。尤其提醒企業經營者、貨車司機等群體:“酒后開車不僅害自己,若因事故導致企業運輸中斷、員工受傷,企業還要承擔賠償責任,得不償失!”
檢察官現場倡導“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并建議企業建立“員工酒駕提醒制度”,同時鼓勵居民發揮“鄰里監督”作用,發現親友酒后準備開車時及時勸阻,共同營造“零酒駕”社區環境。
“以前覺得少喝一點開車沒事,今天才明白,哪怕喝一口也可能酒駕,不僅要受處罰,還可能影響工作和家庭!”社區居民張先生聽完后堅定地說,以后一定會嚴格遵守交通法規。
此次社區普法活動,不僅有案例講解,還設置了法律咨詢和資料發放環節。檢察官們現場為居民解答“遭遇電詐后如何報案”“酒駕后如何維權”等問題,為企業提供“經營中如何防范法律風險”的合規指導;同時發放《反詐手冊》和《企業法律風險防范指南》等資料,讓法律知識“看得見、帶得走、用得上”。
初審:韓蕊
復審:姚麗
終審:劉海波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