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是1993年經國務院批準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地處長春市東部。2020年,經開區在吉林省120家開發區綜合考核排名中位居第1位,在全國217家國家級經開區綜合發展水平排名中位居第28位。經開區黨工委、管委會高度重視平安建設工作,始終堅持把發展和穩定作為第一要務,聚焦“五大風險”齊防共治,通過黨建引領提高服務群眾能力;全面排查防范風險隱患,領導接訪,滿足群眾訴求;強化安全管理,樹立“安全第一”思想;滾動實施“幸福經開”行動,近五年累計投入資金91.7億元,完成了648件民生實事,惠及居民超10萬人……為進一步了解經開區黨工委政法委所做的工作,近日,記者采訪了經開區黨工委政法委書記劉峰。
記者:劉書記您好!我了解到,近年來,經開區在對接企業需求、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今年一季度,經開區各項經濟指標均超過預期,GDP增長10.5%,對全市貢獻率達到11.7%,實現了開門紅。那么,在政法工作方面,經開區政法系統主要開展了哪些工作?
劉峰:我們著力踐行“楓橋經驗”,全力化解社會矛盾。細化工作舉措,層層壓實責任,推行“五制”工作機制,著重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即問題清單制,全面排查梳理國家、省、市各級交辦案件及自行排查梳理矛盾問題,拉出清單、摸清底數、找準問題,切實做到底數清、情況明;臺賬管理制,對排查梳理出的信訪隱患實行臺賬式動態管理,實時更新辦理進展,問題解決一件銷號一件;化解專班制,成立農業農村、勞動保障、征拆建設、涉法涉訴、社會面風險防控5個工作專班,由管委會分管領導擔任組長,逐人逐案研究,分析問題癥結,拿出解決辦法,明確時間表、制定路線圖,掛圖作戰、攻堅化解;領導包保制,落實五級書記抓信訪,所有矛盾隱患全部落實到區、街(鎮)、社區(村)領導,開展“三級開門接訪”,層層壓實責任;跟蹤督導制,加大督查督辦工作力度,針對重點矛盾問題開展專項督查、重點督查,確保化解措施落實到位。
強化黨建引領,打造基層治理新模式。通過會展街道“紅驛舫”、臨河街道“紅飄帶”等黨建與企業聯盟,強化黨建引領作用,針對轄區內老舊散小區多、流動人口多的現狀,大力推進“紅色物業”管理服務機制,不斷推動基層黨群服務提質增效,打通為民服務的“最后一公里”,提升居民幸福指數。
長效長治,制定完善工作機制。通過“三級開門接訪”機制暢通問題反映渠道;通過“三級包保”機制化解群眾關心、關注的問題;建立完善區信訪聯席會議、街(鎮)信訪聯席會議、司法聯席會議三項聯席會議機制,合力攻堅積案,實現矛盾就地化解。
記者: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經開區政法系統開展了哪些落實活動?
劉峰:經開區政法系統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委、市委政法委工作會議要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堅定捍衛“兩個確立”,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經開、法治經開。4月份,經開區政法工作辦及各政法單位正處級領導干部參加了為期5天的黨校集中輪訓班;5月8日至12日,全區組織副處級、科級干部、國企班子成員及社區書記等開展了黨的二十大精神專題培訓,分組自學研討,做到了有思考、有體會、有感悟,并在討論后撰寫了個人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心得體會,真正做到了把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與當前各項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把思想統一到具體行動上,為經開區高質量發展營造了安全穩定的政治環境。
記者:年初召開的中央、省委、市委政法工作會議對今年的政法工作做出了部署與安排,咱們經開區政法系統是如何推動各項工作走深走實的?
劉峰:我們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引領,在中央、省委、市委政法工作會議召開后,第一時間召開了全區政法工作會議,傳達學習了中央和省委、市委政法工作會議精神,部署全年工作,奮力推進政法工作取得新進展。
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信息平臺建設。經開區舉辦了信息平臺應用專場培訓,不斷提高基層治理信息化水平,建立了“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評估”的職能輔助體系,不斷提高社會治理現代化能力;充分發揮基層“穩壓器”作用,多元化解矛盾糾紛。以黨建為引領,建立切實可行的矛盾糾紛調處機制,形成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物業黨支部、樓棟黨小組為先鋒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組織體系,力爭將矛盾問題處理在早、處理在小,防范小問題擴大或因矛盾激化引發民轉刑案件;強化隊伍建設,堅持黨對政法隊伍的絕對領導。堅決貫徹《中國共產黨政法工作條例》,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用習近平法治思想武裝頭腦,不斷提高政法干警的政治判斷力、領悟力和執行力。
記者:2023年即將過半,根據您的介紹,我們基本了解了上半年經開區政法各項工作的亮點,那么下半年經開區政法工作還有哪些安排?
劉峰:接下來,我們將按照省委、市委政法委的工作部署,著重落實以下幾方面工作:大力推進數字化、智能化建設。推進智慧法院、數字檢察、智慧公安建設,全面提高公安信息化水平,加大“雪亮工程”建設力度,推進加密補點、升級改造,推動實現視頻監控主城區全覆蓋,為打擊犯罪、完善治安防控體系提供科技支撐;不斷提高基層社會治理能力水平。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堅持溯源治理,堅持問題導向,加強排查研判,開展預警防范,切實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消滅在萌芽;主動開展調查研究。全區政法機關主動轉換角色、走近群眾,帶著問題直面群眾,掌握實情,“把脈問診”,發現和查找工作中存在的差距與不足,創新工作方法,破解工作難題;把調研成果轉化為工作成果。推動調研成果轉化為解決基層群眾實際問題的實招、硬招,轉化為推動政法工作發展的務實舉措。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