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白山市深入貫徹落實省委政法委關于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的決策部署,以“高位統籌、標準引領、創新實踐”為核心,全面推進市、縣、鄉、村四級綜治中心建設。通過整合資源、優化機制、延伸服務,白山市成功構建了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和社會治安防控的“一站式”平臺,為平安吉林建設貢獻了鮮活經驗。
高位統籌:以黨建引領凝聚建設合力
綜治中心建設是基層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抓手。白山市委將此項工作納入常委會重點攻堅任務,黨委政府主要領導親自研究部署,分管領導具體推動落實,形成“黨委領導、政法委牽頭、部門聯動”的工作格局。市委主要領導深入縣(市、區)綜治中心調研,現場解決場地、資金等難題,帶隊督導建設進度,確保標準統一、執行有力。
政策支撐是建設的關鍵。市委政法委出臺《白山市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二十一項具體措施》,針對機構編制、經費保障等“老大難”問題提出創新解決方案,為基層建設提供清晰指引。各縣(市、區)因地制宜制定方案,并通過黨委常委會審議,確保政策精準落地。
四有標準:筑牢綜治中心運行根基
白山市嚴格對標“四有”要求(有場所、有資源、有機制、有保障),打造規范化、高效化的綜治服務平臺。
場所升級,功能齊全
全市6個縣級綜治中心全部選址新建,面積達600—1400平方米,設置接待大廳、調解室、速裁法庭等功能區,并配備智能化設備。65個鄉鎮(街道)綜治中心同步完成改造,實現“一窗受理、多元化解”。
資源整合,協同聯動
法院、檢察院、公安、司法等10余個部門常駐綜治中心,形成“一站式”服務鏈條。例如,法院速裁團隊入駐中心,實現“訴前調解+速裁審判”無縫銜接;司法部門派駐專職調解員,聯合法官化解糾紛;法學會組織律師團隊提供法律咨詢,讓群眾“只進一扇門,解決所有事”。
機制創新,長效保障
市政法委統一制定例會、首問負責、會商研判等六項核心制度,各縣(市、區)在此基礎上創新“吹哨報到”“聯調聯處”等機制。例如,江源區將綜治中心與基層治理工作平臺聯動,借助“8890”(撥撥就靈)接訴即辦服務熱線和基層治理指揮中心云平臺,收集和發現矛盾糾紛并及時組織化解,實現矛盾化解率達99.8%。
因地制宜:創新實踐擦亮白山品牌
白山市鼓勵各縣(市、區)結合本地實際,探索特色化治理路徑,形成百花齊放的創新樣本。
科技賦能,服務延伸
長白縣建成縣鄉村三級視聯網系統,偏遠村屯可通過視頻連線參與調解;撫松縣引入“中國司法便民平臺”智能終端,群眾可在線咨詢、申請文書,實現“人工+智能”雙軌服務。
專業調解,品牌引領
江源區打造“周立仁工作室”,吸納法律、心理等領域專家,建立行業性調解組織,成功化解勞動爭議、物業糾紛等案件292件。同時,開展心理疏導講座,惠及群眾135人次,實現“解紛+暖心”雙效合一。
下沉網格,貼近群眾
全市推行“三官一律進網格”機制,178名法官、102名檢察官、437名警官和130名律師進駐基層網格,開展法律宣傳、糾紛調解等服務3500余次,打通法治服務“最后一公里”。
效率提升,群眾滿意
臨江市創新“AB角工作制”,窗口崗位實行雙人互補,確保服務“不斷檔”;靖宇縣法院訴訟服務中心整體入駐綜治中心,實現“立案—調解—審判”全流程閉環,群眾辦事時間縮短40%。
展望未來:邁向更高水平平安建設
目前,白山市綜治中心已全面實體化運行,成為基層治理的“穩壓器”和“連心橋”。下一步,白山市將持續深化“楓橋經驗”,聚焦三大方向:
一是完善智慧治理,推動綜治平臺與大數據、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提升預測預警預防能力;
二是強化源頭治理,加強矛盾隱患排查,推動“事后調處”向“事前預防”轉變;
三是優化服務體驗,拓展線上服務渠道,打造“24小時不打烊”的法治服務平臺。
白山市將以綜治中心建設為契機,持續探索基層治理現代化新路徑,為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吉林注入強勁動力!
結語
從高位推動到基層創新,從標準建設到品牌打造,白山市綜治中心建設的每一步都彰顯著為民服務的初心。未來,這座“平安之城”將以更高效的治理、更溫暖的服務,書寫新時代基層善治的新篇章!
初審:徐 超
復審:孔繁奇
終審:張 濤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