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
通化市輝南縣委政法委:“6+1+N”化解信訪矛盾糾紛工作法
文章來源:中國吉林網
時間:2024年03月18日
輝南縣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以群眾利益為導向、以群眾信任為標準、以群眾便利為目標,積極推進信訪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體系建設,采取“6+1+N”模式,著力打造“訪訴調”一站式矛盾糾紛化解中心,實現群眾化解矛盾糾紛“最多跑一地”、合理訴求“最多訪一次”,形成“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難事不出縣、矛盾不上交” 的矛盾化解新格局。
打造解紛“主陣地”,下好解紛“先手棋”。一是整合解紛資源。推進“多中心合一”,建立“6+1+N”模式的“訪訴調”一站式矛盾糾紛化解中心。即綜治中心、矛調中心、法律服務中心、信訪聯合接待中心、行政爭議協調化解中心、訴調對接中心6個中心,1個法庭和N個具有行政調解職能部門,建成縣級“訪訴調”一站式矛盾糾紛化解中心。二是明確責任主體。縣信訪局和法庭整編入駐,縣委政法委、縣司法局等16個單位為常駐、輪駐和隨駐部門,形成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調解工作機制,變“單兵作戰”為“協同服務”,推進“訪訴調”無縫對接,推動矛盾糾紛化解在成訴成訪前。三是夯實基礎根基。全縣14個鄉鎮(街道)均建成綜治中心,對應站所派員入駐,156個村(社區)建立綜治平臺,并與690個城鄉網格對接,形成上下聯動、左右協調的縣域社會治理基本格局,真正實現群眾遇到問題“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今年以來,縣鄉兩級“一站式”矛盾糾紛化解中心共化解矛盾糾紛581件,解答政策、法律咨詢2000余人次。
完善解紛“指揮所”,用好解紛“組合拳”。一是完善設施功能。縣級中心建設面積為1000余平方米,設有接待窗口10個,內設調解室、法律咨詢室、法官說法、分析研判室、志愿者服務區、信訪網吧、人民建議征集、心理疏導室等功能區,實現一站式接收、一攬子調處、全過程跟蹤、全鏈條解決。二是健全解紛機制。建立“零距離”聯系群眾、“零障礙”信訪接待、“零懈怠”現場辦公工作機制,開辟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綠色通道”,實現窗口來訪事項的受理、分流、處理、督辦、反饋一站式服務,極大方便了辦事群眾。三是協同攻堅破難。堅持破解“九龍治水”“單兵作戰”難題,整合法院、公安、信訪、司法、住建、人社等部門資源,融合社會組織、行業調解等力量,綜合訴調、警調、訪調、民調、綜合研判等手段,讓中心成為化解矛盾糾紛的“服務站”和回應群眾訴求的“終點站”,深受百姓歡迎。今年國家信訪局登記初次信訪數29件,同比下降73.87%,一次性化解率99.41%。
厘清解紛“關鍵點”,打好解紛“主動仗”。一是把好排查研判關。建立“網格員+黨員+政法干警+法律明白人”的解紛隊伍,堅持信息歸類,每周研判,建立健全風險排查臺賬,重點關注鄰里、婚戀、土地、債務、拆遷等矛盾糾紛,推動矛盾糾紛“未訴先辦、主動化解、就地事結”。二是把好聯動調解關。推行簡單問題馬上辦、一般問題精準辦、疑難問題合力辦,明確辦結時限,推動矛盾糾紛就地就近化解。最大限度讓群眾在反映訴求、解決糾紛時從“找部門”向“找中心”“找多人”向“找一人”轉變。三是把好防控處置關。對普通矛盾糾紛,事涉部門堅持早介入、早化解,避免小事拖大;對重點難點糾紛,精準做好信息梳理,明確主要責任部門,歸口化解;對復雜、疑難矛盾糾紛,由中心召集相關事權單位,綜合運用法律、政策、經濟、行政等手段,開展聯調聯動,減少矛盾糾紛外溢上行,讓矛盾糾紛、信訪事項在縣內“ 終點站” 下車。截至目前,信訪事項及時受理率100%,群眾參評率97.94%,群眾滿意率達99.7 %。
白山市長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