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
延邊州汪清縣大川街道:“驛站牽頭 穿線編網”解紛工作法
文章來源:中國吉林網
時間:2024年03月18日
近年來,延邊州汪清縣大川街道積極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不斷深化“資源融合、力量聚合、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工作思路,整合綜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和駐街單位力量,打造獨具匠心的“楓橋驛站”,把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小隱患、小矛盾、小案件就地解決好,實現街道“小驛站”撬動基層“大治理”,有力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
一、聚焦治理根基,織好矛盾糾紛排查“一張網”。通過“楓橋驛站”延伸基層網格治理微觸角,更精準、更有效服務矛盾糾紛化解工作。一是搭建陣地,整合資源。以46個社區網格為陣地,健全“街道、社區、網格、樓宇、黨員中心戶”五級基層治理工作鏈條,組建2195人的“雙三長”隊伍,組建網格微信群,使網格成為采集信息、發現隱患的前沿陣地。二是健全機制,全面排查。建立重點排查和日常走訪排查機制,實行網格包片負責制,加強對轄區重點部位、重點單位的安全檢查,把排查重點放在矛盾糾紛多發易發的區域和群眾普遍關心、反應強烈的問題上,廣泛收集深層次、預警性信息,建立排查工作臺賬。三是工作聯動,有呼必應。將矛盾糾紛排查與“敲門行動”、“平安大走訪”等有機結合,實時對網格內的“人、事、物、情”等信息進行全面采集、更新,對群眾反饋的問題,及時回應解決,確保“動態有人注意、情況有人收集、問題有人報告、困難有人解決”。今年以來,走訪1.2萬戶,解決矛盾隱患和群眾訴求456起。
二、匯聚多方力量,穿好矛盾糾紛化解“一條線”。充分發揮“楓橋驛站”主陣地作用,以“快速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面對面服務群眾”為目標,通過“1+3+N”(楓橋驛站+平安辦、司法所、派出所+職能部門、社區網格)的新模式,對矛盾糾紛實現分級分類、閉環化解。一是網格化解簡單矛盾。針對網格員日常排查發現的鄰里間簡單矛盾,落實“誰發現誰處置”責任,實行網格員當場妥善處理,就地化解,防止外溢;對需要其他部門參與的,提請社區進行分流交辦,跟蹤反饋。二是社區化解一般矛盾。針對婚姻家庭、物業管理等一般性糾紛,社區提請“楓橋驛站”派出轄區婦聯、司法所、派出所等相關站所,綜合運用人民調解、警調等方式推進化解,實現定分止爭。同時,針對矛盾糾紛進行“回頭看”,確保每個問題有落實,不反彈。三是驛站化解疑難糾紛。針對債務債權、勞動人事等復雜糾紛,實行“驛站吹哨、部門報到”,由街道政法委員召集平安建設聯席會議,會同事涉職能部門會商聯辦,綜合運用“三調聯動”工作機制,努力實現案結事了、事心雙解。
三、靶向攻堅施策,下好矛盾糾紛預防“先手棋”。堅持預防為主、標本兼治的方針,根據矛盾糾紛的特點,因案施策,把工作重點放在預防上。一是定期調度部署,準確把握糾紛動態。“驛站”每月組織召開社會穩定分析會,認真研究分析重點矛盾糾紛,形成問題清單,制定解決方案,聯合多部門及時跟進處置,通過層層抓落實的包保機制,把握矛盾調處工作的主動權。二是堅持問題導向,及時解決群眾訴求。針對供暖、物業、鄰里等常見糾紛,堅持抓早抓小、應調盡調,采取法理情相結合的方式,及時予以化解。對摸排出的經濟糾紛、用工糾紛等,實行重點走訪和先期告知工作,并對其密切關注,發現其有苗頭性問題提前打“預防針”,以確保問題早發現,苗頭早扼殺。三是推進“調解+普法”,提升群眾法治意識。通過“政法干警進網格”活動,以“百姓說事點”“居民議事亭”等為陣地,在調解過程中宣傳與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法規及典型案例,以案釋法,做到“調解一起糾紛,教育一片群眾”,在全社會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圍。
白山市長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