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
通化市通化縣人民檢察院:“上門聽證+四點”化解涉農權益糾紛工作法
文章來源:中國吉林網
時間:2024年03月18日
上門聽證是檢察機關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打通信訪服務“最后一公里”,把司法溫度送到群眾家里,將矛盾化解在基層的重要手段。在妥善辦理涉農權益案件中,通化市通化縣人民檢察院實施“上門聽證與找準切入點、把好根本點、夯實落腳點、瞄準發力點”相結合工作法,用實際行動踐行司法為民的理念。
找準切入點,打造訴求“多平臺”。在化解矛盾糾紛中始終堅守人民立場,把前端化解、定紛止爭貫穿檢察履職全過程。一是傾聽與調查審查相結合,找準問題核心。設立黨員接待信訪群眾模范崗,進一步規范暢通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創立“初心、真心、愛心、熱心、耐心”五心工作法,面對面傾聽訴求,心貼心回應關切,加強信訪情況分析研判,把暖民心、順民意工作做到群眾“心窩”里。嚴格落實群眾信訪“件件有回復”制度,通過調查、審查等方式,對符合回復條件的信訪案件實行七日內程序性回復,實現回復率100%。二是領導包案與上門聽證相結合,推動端頭前移。開展院領導包案辦理首次信訪專項活動,成立以檢察長為組長的專項活動領導小組,6名院領導實現包案全覆蓋,帶頭辦理涉民生民利等疑難復雜控告申訴信訪案件,及時、準確、全面回應人民群眾訴求。將檢察聽證搬到當事人家門口,邀請派出所干警和派駐檢察院律師共同參與,從司法機關職能、案件基本信息等多方面細致分析案件的性質和維權途徑,引導信訪人通過民事訴訟程序維權。
把好根本點,踐行“如我在訴”的理念。在化解矛盾糾紛中,始終堅持踐行能動檢察履職,努力實現政治效果、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機統一。一是運用法治思維,固定證據鏈條。針對“案結事沒了”情形,及時成立由民事部門牽頭的工作調查組,反復研究,深入實地調查取證,夯實支持起訴證據。二是依法支持起訴,保障合法權益。結合案情向縣法院送達支持起訴書,支持受損群眾作為原告起訴;在公開審理期間,檢察院派員到庭全程監督,有效保護群眾合法權益,依法挽回經濟損失。
夯實落腳點,做群眾的貼心“小棉襖”。在化解矛盾糾紛中,始終堅持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用情解決問題根源。一是注重跟蹤回訪。加強與縣人民法院的溝通聯系,及時掌握執行情況。同時,深入受損群眾中,進一步掌握受損群眾生產生活情況,根據實際情況妥善處置。二是注重政策落實。針對被執行人無可執行款物,受損群眾證實家庭生活確實比較困難情形,根據《吉林省司法救助標準實施細則》(吉政法聯發〔2018〕2號)相關規定,啟動司法救助程序,申請市、縣兩級黨委政法委批準按標準予以救助,既化解了矛盾糾紛,又幫助受損農民減少了損失,使之生產生活回歸正軌。
瞄準發力點,有效推動訴源治理。積極發揮檢察建議剛性作用。一是強化監督檢查。針對市場銷售劣質化肥造成減產,影響春耕秋收的情況,依法制發檢察建議,督促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履行職責,開展化肥、農藥抽查監督專項活動,針對鄉鎮化肥、農藥經銷商店等銷售場所進行重點抽樣檢查,發現銷售不合格產品的經營者,責令限期整改。二是暢通訴求渠道。搭建投訴熱線和網上投訴平臺,及時處理群眾舉報投訴,對群眾反映的各類線索進行核實,并督促相關職能部門加強監管,依法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有效提升縣域農業生產安全水平。
白山市長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