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
松原市長嶺縣長久街道永久路社區:“三項機制”化解物業糾紛工作法
文章來源:中國吉林網
時間:2024年03月18日
永久路社區地處松原市長嶺縣老城區,共有居民小區39個,其中老舊小區21個、棄管小區14個,小區臟亂差,居民怨言多,物業管理難,社區壓力大,物業糾紛多發,群眾反響極大。近年來,永久路社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探索了一條黨建引領、居民自治、監督指導化解物業糾紛的有效路徑。
完善黨建引領機制,帶動物業企業主動提質。一是深化黨建引領。社區黨支部堅持加強黨組織建設,引領政法力量、網格長、物業公司、業委會、業主等多元主體有效協同化解物業糾紛。成立了以社區書記為組長、3名司法所調解員、4名社區民警、39名網格長、23個物業企業負責人、39個居民小區業委會主任為成員的防范化解物業糾紛工作領導小組,在23個物業企業設立黨小組,努力構建“紅心物業”,打造縱向到底黨建引領體系。二是深化陣地建設。社區黨支部設立獨立的居民咨詢接待室、信訪接待室、矛盾調解室,社區黨支部成員排班值守,及時在窗口上解答群眾問題。網格員強化日常走訪、巡視、排查,第一時間收集群眾訴求、社情民意。群眾利用手機APP,實時向社區反映意見建議。形成了物業矛盾在“網格辦、窗口辦、線上辦”的良好格局,累計化解房屋漏水、管道破裂、噪音擾民、費用收繳等重大物業糾紛86起。三是深化資源整合。社區黨支部吸納91名黨員、142名“五老人員”、219名黨政機關干部,在39個居民小區建立物業糾紛調處“先鋒隊”,利用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以及法律、政策、群眾工作的專業優勢,探索小院說事、圓桌話事等有效形式,相繼解決了8個小區車位規劃、1200㎡ 小區綠化、24個小區治安監控安裝等問題。
完善居民自治機制,推動居民群眾主動參與。一是制定居民公約。社區黨支部主動聯系民政、公安、法院、市政等單位專家,會同小區業主委員會,研究制定永久路社區居民公約,將文明守法、居民自治、德治教化等內容納入公約范疇,形成7個方面25條群眾日常行為規范,成為助力物業管理的“小區軟法”,引導群眾自覺遵守,共建和諧家園。二是精耕網格治理。社區黨支部將居民小區劃分為39個網格,配備網格長39名、樓棟長67名、單元長299名,織密小區物業糾紛信息網、調解網、宣傳網。在小區物業企業建立“物業網格驛站”,網格長每周三坐班受理群眾反饋問題,小事協調物業企業、樓棟長、單元長及時解決,大事、難事申請“先鋒隊”專班化解,累計受理問題174件,化解158件。三是探索治理新路。社區黨支部聯合物業企業探索推行“物業網格驛站”,每半個月組織物業企業、業主委員會、居民代表開展一次“有事當面說”“難事協商辦”活動,為居民和物業企業搭建“連心橋”,集中為居民解決樓道占用、環境衛生、寵物管理等問題53件,有效治理了小區臟亂差等實際問題,構建起了全新的和諧的物業居民關系。
完善監督指導機制,促動物業企業主動履職。一是堅持社區監管。社區黨支部制定完善物業企業監督、考核及退出機制,開通物業問題熱線投訴電話,對小區物業企業常態化開展定期檢查和隨機巡查,推動解決居民訴求落地難、服務水平提升難等物業管理問題。累計下達《物業整改提示函》18件,撤換群眾意見大、管理能力差的物業公司4個,支持國有物業公司“初心物業”接管14個棄管小區。二是堅持群眾監督。社區黨支部通過物業糾紛調解工作室,做實“說事點”,設置“意見箱”,開辟“協商角”,收集群眾對物業管理的意見建議,能解決的綠化、亮化、監控等問題,由社區指導物業限期解決,由業主監督整改落實。年初以來,共收集群眾意見18條,協商解決14條,其余4條涉及老舊小區改造,正在協調推動,群眾的監督意識、主人翁責任感持續增強。三是堅持依法治理。社區黨支部有效利用法官、檢察官進網格的優勢,運用法治手段助力解決了13件物業與業主的矛盾糾紛,指導物業企業依法依規履職盡責。運用社區網格治理中心,每季度邀請司法所調解員、社區民警和社區法律顧問舉辦一期專題輔導培訓,不斷提高“網格三長”的矛盾調處能力和應急處置能力,指導物業工作人員履行小區管理職責。
白山市長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