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放法律宣傳單、司法建議、面對面答疑解惑……進入備耕時期,白城市兩級法院積極主動謀劃,組織法官干警走上街頭、走進企業、商戶、農家,提供優質法律服務,為春耕生產保駕護航。
發出司法建議,加強源頭管控
春節剛過,鎮賚法院莫莫格法庭就開始梳理近年來審理的涉農資典型案件,思考如何減少農資糾紛,保護農民的正常春耕生產。
“2022年以來,轄區內先后出現30多件涉農資糾紛,對農戶生產生活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 莫莫格法庭庭長表示。
對此,鎮賚法院以推動行政機關依法履職和加強普法宣傳教育“兩手抓、齊頭并進”的方式,推動農資市場合法規范經營。
鎮賚法院向鎮賚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大屯市場監督管理所發出司法建議,從加強普法宣傳培訓、建立健全執法聯動機制和健全農藥信息化管理三大方面入手,督促行政機關進一步依法履職。收到司法建議后行政機關高度重視,并表示“要與法院形成打擊售賣假冒偽劣農資產品行為的合力,切實強化農資市場安全領域司法保障” 。
組建普法小分隊,面對面答疑解惑
洮南法院市郊法庭干警組建了兩支春耕護航普法小分隊,根據轄區特點,分別開展普法宣傳。
“您可以制定一個購銷合同模板,寫清楚購買的種類、批號、數量和給付時間等,這對您和農戶都是一種保護”。在某農資經銷商店內,法官向店主提出了合理化建議。
據了解,該轄區一些農民因資金不足等原因往往賒購種子化肥,秋收時由于產量沒有達到預期或者未達到店家承諾,會引發矛盾糾紛,而雙方簽訂的欠據過于簡單,有的農民因為沒有留存證據,導致不能索賠;也有的商家害怕影響聲譽,選擇息事寧人。
“所以簽訂一個規范有效、權責明晰的買賣合同,才能從根本上保護好雙方的合法權益。”法官隨后給出合理建議。
普法小分隊先后深入90余家商戶、13個村屯,發放《憲法》《種子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宣傳手冊和農資識假辨假小妙招、“禁限用農藥名錄”等材料,向廣大農戶介紹真假農資識別知識,解讀相關法律法規,現場解答法律問題,受到現場群眾的歡迎。
庭所聯動,正向引導購銷行為
在通榆法院鴻興法庭轄區內,法庭干警聯合市場監督管理所工作人員開展“以法之力護春耕、促生產”專項活動,一起走上街頭、走進企業開展農資物品專項檢查和普法宣傳。
在鴻興鎮誠信農機農資商店里,市場監督管理所工作人員對農資物品的來源、規格、批號等進行了檢查,法庭干警則向企業提示在購銷農資物品、農用機械租賃、收購合同等方面存在的法律風險,結合真實案例講述售假和違規經營帶來的危害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倡導企業要誠實守信。
“這種聯合執法對企業來說真是一場‘及時雨’啊,做企業就怕有糾紛,能從源頭上規避糾紛,這是法院對我們最大的幫助。”該企業負責人表示。
法庭干警還在人流聚集區懸掛條幅標語,通過向農戶解答法律疑問、發放宣傳冊等,正向引導春耕備品的購銷行為,護航春耕生產順利有序進行。
“這個鑒別化肥‘五法’真是太管用了,我買化肥時都帶著,法院告訴咱的方法咱信得過啊。”在鴻興鎮某農資商店內,村民劉某拿著法官發放的農資買賣法律宣傳單高興地說道。
接下來,白城市中級人民法院將進一步主動參與到社會基層治理中去,加強普法宣傳,為百姓提供更多更加優質的司法服務,為轄區經濟社會穩定發展保駕護航。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