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無訟+共享”
充分釋放黨建力量?
伊通法院主動融入地方黨委政府社會治理大格局,將訴訟端口前移、力量下沉,變被動裁判為主動服務,聚焦“無訟創建”拉網式矛盾排查化解,構建矛盾前端預防體系,聚焦“智慧共享”深化訴源治理前哨,打造矛盾中端調處大格局,以發揮人民法庭作為司法服務體系的橋頭堡和前哨站的積極作用。2023年與伊通縣委組織部達成共建意向,堅持黨建引領,創建“無訟+共享”模式,法院黨支部與基層黨組織聯建共建,支部黨員走進基層、排查矛盾、提供咨詢、參與調解,實現黨建與訴源治理工作的“同頻共振”。

同時,在縣域17個鄉鎮和街道建立“共享法庭”,在伊通縣婦聯、職業技術教育中心、農聯社、土地仲裁機構建立“共享法庭”服務站,以“一根網線、一塊屏”為標準配置,由駐村法官負責共享法庭管理員業務培訓和指導,當地群眾在庭務管理員協助下,通過吉林電子法院、人民法院調解平臺等訴訟服平臺,一站式完成網上立案、在線訴訟、普法宣傳等活動,打造“家門口的法庭”。
融合“法官進網格”
共建糾紛前端化解?
伊通法院實行員額法官一對一下沉轄區綜治網格,長期開展調解指導、普法宣傳和巡回審判等工作,加強法官與網格之間的良性互動,實現“網格吹哨,法官報到”。為將該項工作有效融入基層治理,伊通法院推動“法官進網格”與鄉鎮、社區派駐的特邀調解員工作的協同配合,突出特邀調解員的個人魅力和特色亮點,協助成立調解工作室,配合做好釋法明理和多元解紛工作。
例如在福康社區成立的“老馬調解室”,以特邀調解員老馬為日常工作的核心力量,吸納網格員、“五老”人員、社區工作者等加入,充分發揮基層調解力量貼近群眾的優勢,扎根基層,主動服務,加強網格法官的法律指導和司法確認以及出具調解書等對接工作,致力形成富有特色且成效顯著的訴源治理路徑。
完善“涉企新平臺”
助力優化營商環境?
伊通法院始終立足實際、敢為人先,把脈企業需求,助企紓困發展,依法暖企惠企、暖心安商。主動將審判執行工作納入經濟發展大局,充分發揮審判執行職能,秉持善意司法理念,提升服務水平。著重推進涉企商事糾紛訴源治理工作,推動整合人民調解、行政調解、行業調解等非訴解紛方式,積極構建訴調對接平臺。
2022年牽頭舉辦了“民企糾紛調解工作室”揭牌儀式暨首屆優化營商環境座談會,會同伊通縣工商聯建立了小微企業訴調對接工作機制。2023年舉行了第二屆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座談會暨“法官駐企工作室”揭牌儀式,與伊通縣工信局建立了規上企業的訴調接工作機制,并通過“一企一法官”工作,幫助提高企業抗風險能力。
近兩年來伊通法院建立健全了規上企業、小微企業的事前排查和提前介入等工作措施,集中全力為企業健康發展提供高質量司法服務,助力企業足不出戶化解紛爭,讓涉企訴訟當事人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務。
推動“類型化調解”
發揮府院聯動優勢?
伊通法院受理的物業糾紛案件逐年增多。經分析審判情況和入戶走訪調研,發現業主委員會或物業管理委員會的缺位導致小區自治工作難以推進,物業服務質量的總體評價不高更是影響訴訟的另一重要因素。針對上述問題,伊通法院向行管部門即行政執法大隊物業管理辦公室發出司法建議,并經政府辦公室牽頭,召開了物業糾紛案件的府院聯動會議,積極打造物業糾紛的多元化解共同體。由伊通縣綜合行政執法大隊牽頭成立物業糾紛調解委員會,在街道常設工作室,常態化開展調解工作,力爭構建在黨委政府的領導下,以人民調解為基礎,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相互配合、靈活轉換,運用多種手段化解矛盾糾紛,從源頭真正解決問題。
構建“多維度普法”
激活依法維權意識?
伊通法院在訴源治理工作中致力于打造一站式訴訟服務、一站式多元解紛、一站式基層治理體系,在延伸司法職能的同時,積極推進以案釋法等普法宣傳工作,提升群眾依法維權意識,營造良好法治氛圍。去年以來,伊通法院在“共享法庭”簽發了全地區首例人身安全保護令,及時高效的保護了婦女兒童權益。還開展了多次普法進課堂活動,通過在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校園欺凌等青少年高發易發犯罪領域的以案釋法,助力提升青少年法治觀念。伊通法院通過“共享法庭”在線開展了多次法律知識講堂系列活動,選取社會關注、群眾關心的典型案例組織村民觀看庭審直播,針對土地承包、物業糾紛等矛盾多發領域組織現場宣講,提高群眾法治素養。
在“法官進網格”工作中,通過巡回審判方式進行以案釋法,引導群眾以法律為依托解決矛盾糾紛。在法企共建工作中,駐企法官通過法律政策宣講,助力企業合規經營。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伊通法院將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解決百姓急難愁盼問題為己任,大力弘揚新時代“楓橋經驗”,深挖訴源治理工作,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的司法獲得感和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