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啟航之際,為切實筑牢青少年法治思想防線,從源頭預防校園欺凌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2025年9月9日,寧江區委政法委、寧江區法學會聯合區政協、區檢察院、區教育局組建專業普法團隊,走進寧江區實驗中學開展“送法入校園”活動,以生動鮮活的形式為師生們送上開學“法治第一課”,為青少年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老理兒新解,讓法律知識“聽得懂、入人心”
“不是你的菜,別去掀鍋蓋”——這句家喻戶曉的民間“老理兒”,在檢察官的解讀下有了全新的法律內涵。活動中,檢察官結合《民法典》第267條“私人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條款,用“借筆記時順手拿走同學50元”這一貼近校園生活的小案例,清晰串聯起“小過錯—違法行為—刑事犯罪”的多米諾骨牌效應,直觀地向同學們闡釋“守住行為邊界,就是守住自身安全”的道理,讓抽象的法律條文變成了可感知的生活準則。
互動賦能,讓法治意識“融行動、見實效”
“我只是在旁邊圍觀同學打架,沒動手也要被處罰嗎?”面對學生提出的疑問,檢察官沒有簡單說教,而是結合《刑法》第292條聚眾斗毆罪的法律規定,明確告知同學們:“在聚眾斗毆現場遞磚頭、喊加油等行為,都屬于法律意義上的幫助行為,同樣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精準的釋法答疑,讓同學們打消了“圍觀不違法”的錯誤認知,進一步厘清了法律的“紅線”與“底線”。
為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活動現場特別設置“青少年法治盲盒”互動區。盲盒內包含“校園欺凌應對”“網絡詐騙防范”“隱私偷拍維權”等與青少年權益密切相關的熱點題目,學生只需抽取題目并參與討論或回答,即可獲贈包含法治手冊、普法書簽等物品的“法治大禮包”。互動區前同學們踴躍排隊、積極參與,在趣味互動中加深了對法律知識的理解與記憶,現場學習氛圍熱烈而濃厚。
此次“送法入校園”活動,通過“老理兒+新規矩”的創新形式,讓嚴肅的法律知識變得生動易懂,有效增強了青少年的法治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下一步,寧江區委政法委、寧江區法學會將繼續聯合各相關單位,不斷豐富普法形式、拓展普法范圍,持續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營造安全、法治、和諧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