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松原,從熱鬧市區到寧靜鄉村,社會安定有序,百姓安居樂業,這背后是我市大力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的成果。以“四有標準”為牽引,構建起“市級統籌、縣區聯動、鄉鎮主抓、村級落地”的四級綜治中心體系,通過強化組織架構、深化智慧賦能、創新調解機制、培育本土品牌,打造“全域覆蓋、多元共治、精準服務”的社會治理新模式。
筑牢四級聯動架構 夯實基層綜治基礎
走進1740平方米、寬敞明亮的市級綜治中心智慧治理中樞,忙碌有序的工作場景映入眼簾。5大功能區標識清晰,矛盾調解室里調解員耐心傾聽來訪者傾訴并記錄關鍵信息,市級綜治中心不僅為群眾提供了寬敞明亮的接待環境,更通過科學規劃,實現了各項功能的有機整合和高效運行。
在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進程中,我市通過實施“三個一”工程全面夯實社會治理根基。
建強專業化隊伍,市縣兩級綜治中心落實機構編制、配齊人員,吸納社會組織力量,組建起由法官、律師、心理咨詢師等構成的專家隊伍,培育出12個特色調解品牌,建立269人的心理服務隊伍,實現“一縣一品、專群結合”。建設實體化平臺,按“1+5+N”功能布局,建成市級1740平方米的智慧中樞,含5大功能區與20個功能室;縣級實現“一廳五室”標配;鄉鎮級依托便民大廳設立矛調與心理咨詢室,與司法所、派出所聯動;依托村級黨群服務中心,聯合多方力量排查化解矛盾糾紛。健全規范化機制,編制工作手冊,完善工作運行和日常管理制度,建立部門協同模式,形成“15分鐘應急響應圈”與“四早五聯”工作法,推動矛盾糾紛多元調處,提升矛盾風險化解質效。
多點開花創品牌 打造特色治理樣本
如何讓社會治理工作更具特色?如何挖掘本地潛力,打造差異化治理模式?各轄區立足自身實際,深度挖掘地域文化內涵,緊密貼合日常工作,積極探索并培育各具特色的治理品牌,為全市社會治理工作打造出豐富多樣、極具借鑒意義的示范樣本。
在寧江區校園里,“心靈護航”青少年關愛工程正如火如荼地開展。心理咨詢師耐心傾聽學生的煩惱,為他們排解考試壓力;家長們在家庭教育講座上認真傾聽,積極交流教育難題。多部門資源整合,構建起全鏈條服務體系,已為近300名青少年提供個案輔導。無獨有偶,前郭縣全力建設“都蘭”心理健康服務體系與“娜仁花”婦女兒童保護聯盟,心理疏導與創新法治教育雙管齊下,全方位守護群眾身心健康。扶余市創新“黨建+網格”融合治理,在指揮平臺開發“平安建設”版塊,多部門迅速聯動響應基層需求,高效解決問題。長嶺縣打造“矛調超市”,設立專業調解陣地,對調解工作成效實行星級評定,精準化解矛盾糾紛。
這些特色品牌,是地域文化與工作實際深度融合的成果,生動踐行了社會治理理念,讓社會治理力量滲透到每個角落。
全方位宣傳發動 營造共治共享氛圍
為提升群眾對綜治中心的知曉率和參與度,我市各地積極行動,通過線上、線下、窗口多渠道開展宣傳引導,全力營造共治共享的良好治理生態。
線上,攝制專題宣傳短片在縣級電視臺發布,拍攝快手短視頻在公眾號、微信群推送。線下,借助出租車頂燈、市內電子屏滾動宣傳,在農村大集、城市廣場等人流密集處設展板、發傳單。窗口宣傳方面,在群眾接待大廳建設法律宣傳角,擺放宣傳資料,部分縣(市、區)還設置“無人律所”“公共法律服務機”,為群眾提供便捷的法律政策咨詢服務。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基層治理,恰似那無聲的春雨,默默滋養著城市的每一處角落,關乎著國家的長治久安與人民的幸福安康。未來,我市將持續深化這一模式,以更完善的體系、更具特色的品牌、更廣泛的宣傳,凝聚各方力量,讓平安與和諧的陽光照耀每一寸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