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近年來,長春市南關區人民法院主動與南關區法學會共建聯建,充分發揮各自職能優勢,打造法治研究智庫,高質量開展法律人才培養、矛盾糾紛化解、法律咨詢服務等活動,依托區綜治中心共同打造功能完備、協同高效的法治服務綜合體,形成良好的工作格局。
立足“出發點”,建強骨干隊伍
建立“法官走出去、專家請進來”機制。選派3名院領導和11名中層干部,“走出去”加入法律咨詢專家庫,并在區綜治中心成立“南法專家工作室”,邀請法學會專家“走進來”,以專業優勢助力法律服務站更好發揮多元解紛作用。今年以來,申報的《三維協同與數字賦能:吉林省長春市N區法院司法人員全周期培養體系的實證研究與創新路徑》等四項課題被吉林省法學會批準立項,為法治建設和人才培養貢獻更多智慧。
聚焦“主攻點”,實質化解糾紛
南關區某洗浴公司以存 500元贈80元吸引145名消費者充卡后突然停業,消費者權益受損。區綜治中心接到求助后,在公安機關配合下了解到,因房屋租賃合同到期且經營者欠付租金,房東主張提前解除合同導致停業。隨即,綜治中心啟動協調機制,南關法院與區法學會“法官+專家”調解力量介入,通過“法律釋明+協商調解+司法引導”化解矛盾,最終促使雙方達成一致意見:房東與浴池繼續履行合同,經營者3個月內補交租金,消費者可繼續享受服務,一起涉及百余人的集體糾紛在短時間內得到實質化解。
以法律咨詢專家庫為聯系點,南關法院與南關區法學會形成“一方吹哨、雙方報到”工作模式,“法官+專家”通過“法律釋明+協商調解+司法引導”的方式,為化解矛盾糾紛“把脈支招”,今年共解決了20余件重點復雜矛盾(糾紛)問題。
挖掘“薄弱點”,優化司法服務
2025年3月,某醫藥公司拖欠9名勞動者30余萬元工資超一年,勞動者武某撥打法律服務熱線求助。南關法院與南關區法學會主動介入,邀雙方至綜治中心調解。法律咨詢專家從“法情理”出發,向勞動者解讀維權路徑、剖析企業法律責任,引導雙方換位思考,通過“背對背”傾聽、“面對面”協商增進溝通。最終雙方達成調解,糾紛化解。
為踐行司法為民理念,南關法院與南關區法學會共同聚焦從個案解決中的“點上突破”到服務優化的“面上提升”,針對勞動爭議、婚姻家庭、道交糾紛等高頻咨詢內容,制定《勞動不“窩火”維權小十條》等通俗易懂的問答提綱,以案例幫助群眾解決法律問題,獲得群眾廣泛認可。
著眼“落腳點”,實現送法到家
利用綜治中心平臺為各類調解組織開展培訓答疑20余次,覆蓋千余人,指導人民調解員使用訴訟服務平臺50余次,提升基層社會矛盾糾紛調處效率。聯合法學會共同召開座談會,通過講座、咨詢、發放資料、融媒體平臺等方式開展常態化普法。今年共開展各類普法宣傳活動50余場,開展普法“七走進”活動192場,302人次履行普法職責,發放宣傳單、宣傳品4000余份,受益群眾達6000余人。
關注“突破點”,源頭培育人才
秉承從校園開始培育法治人才的理念,積極與東北師范大學等高校開展合作共建,組織學生到南關法院全方位參與審判實務工作,讓學生們在法院一線積累寶貴的法律實務經驗。截至目前,已有來自長春師范大學等學校的7批60名優秀法學專業學生參與實習。
南關法院與南關區法學會協同共進,既讓法律的剛性在社會治理中彰顯力度,又讓服務的柔性在社會治理末梢傳遞溫度。下一步,南關法院將深化與法學會聯手共建,加強自身建設,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努力讓司法服務更精準對接基層需求,在法治化軌道上持續激活基層社會治理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