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源市西安區整合部門力量,創新工作機制,夯實平安建設基礎,找準著力點,持續加力,推進平安建設再上新臺階,在2020年全省平安建設考核中被命名為平安縣(市、區)。
建好服務中心
高質量建設社會治理服務中心,優化平安建設組織布局。功能分區實現科學化。按照“268+N”模式,配建2個服務臺、6個接待窗口、8個功能室,接入社會治理綜合信息分平臺,并結合實際增加了輪駐部門2個特色窗口和俊英調解室、家事調解室2個特色功能室。工作力量實現多元化。全面整合群眾具有訴求和公共服務管理工作職能的部門資源開展派駐工作,其中紀委監委、法院、公安、司法、信訪、人社、法學會等部門為常駐部門,衛健、民政、住建、城管、市場監管、自然資源、農業農村等部門為輪駐部門。進駐方式實現聯動化。派駐機構按照“重點部門常駐、主要部門輪駐、其他部門隨駐”的方式進行組建,確保有情況隨叫隨到、抓任務不折不扣。
落實維控責任
重大敏感節點無重大案事件發生,全區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結合進京“三訪”治理,重點組織各有關部門排查今年以來發生過進京非訪、進京越級訪、到省非訪、到省集體訪、在京或在外地居住達三個月以上的信訪人員以及其他進京訪隱患。共排查出信訪隱患255件,全部落實區級領導、屬地和責任單位三級包保責任;根據今年信訪實際,梳理出進京重點信訪人1人,與責任單位及公安機關完成對接,建立了工作專班。從北京清理勸返上訪人員5人次,有效維護了社會秩序平穩。
多元化解矛盾糾紛
組織各社區集中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對排查出來的不穩定因素逐個登記,對重點人員落實包保責任,實施24小時穩控。重大復雜矛盾糾紛及時上報,每日實行零報告制度,確保節日和重大會事期間社會穩定。認真執行矛盾糾紛月報制度,每月定期開展矛盾糾紛排查,摸排糾紛線索915件,調解案件總數1052件,調解成功率達99%以上,其中,婚姻家庭糾紛287件,鄰里糾紛488件,房屋拆遷10件,實現全區社會矛盾糾紛“零激化”目標。
完善基層網格體系
科學劃分網格。各街道及燈塔鎮以鄉鎮(街道)機構改革為契機,按照“屬地管理,規模適度、界定清晰、無縫覆蓋、方便服務、動態調整”的原則,結合自身情況科學合理設置網格,目前共劃分社區15個,網格106個。配強網格力量。按照“一社(村)一長”和“一格一員”的標準進行配備,目前村及社區已配備網格長及網格員274人。同時,整合平安志愿者骨干、物業公司負責人、鄉賢等資源,組織各類社會組織進網格,形成了以專職網格員為主體,兼職網格員、社會組織為輔助的網格工作隊伍。做精網格服務。運用“235”考核方法,引導網格員做好基礎信息采集和群眾訴求化解各項工作,在網格中察民情、訪民意、解民憂、促和諧,推進基層服務管理的工作方式從粗放向精細轉變,重點從管理為主向服務為主轉變,格局從相對封閉向更為開放轉變。
聚力“六清”行動
在線索清倉方面,采用多線并進的方式全面搜集線索,對已查結的涉黑涉惡線索173條,進一步深入核準核實、均已達到查結標準。在案件清結方面,嚴把案件事實關、證據關、程序關和法律適用關,對已審結7件涉黑涉惡案件進行評查,截至目前,7件涉惡案件均在法定審限內審結,結案率為100%。在傘網清除方面,共查處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案件5件,移送司法機關5人,給予開除黨籍處分3人,黨內嚴重警告2人,高質量辦結全市“打傘破網”第一案;對已查結案件進行全面抽查,查深查透,均已達到查結標準,做到懲治黑惡勢力犯罪和“打網破傘”同步推進,嚴格做到應查盡查。在黑財清底方面,對涉黑涉惡案件逐案開展倒查,其中兩件涉及財產刑案件于2020年10月和11月都已執行到位。在行業清源方面,全區各重點行業領域全面開展新一輪涉黑涉惡線索摸排和亂象整治工作。總計拆除違章建筑1158處,面積5.6萬余平方米。對轄區內的市場經營主體進行排查,建立健全無證無照清理動態監管臺賬。
來源:平安吉林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