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構建具有遼源地域優勢的現代化特色產業體系,加快創建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示范區提供司法政策支持,近日,遼源市中級人民法院出臺《關于服務保障“5+2”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15條工作措施》(以下簡稱《工作措施》)。《工作措施》緊扣遼源“一區、四轉型”戰略實施和“5+2”特色產業體系建設需要,從服務保障傳統產業煥新升級、特色產業做優做強、新興產業不斷壯大三個層面精準提出15條具體工作措施。
服務保障冶金建材、汽車零部件、高精鋁加工等傳統產業實現煥新升級
“建議加大工作力度,推動解決涉案不動產處置難題。”
“建議加強普法宣傳,幫助指導企業識別預防法律風險。”
近年來,遼源中院常態化組織干警深入轄區企業開展普法宣傳,征求企業法律服務需求,取得了良好效果。在走訪冶金建材、汽車零部件、高精鋁加工等企業時,法院了解到,傳統產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企業在推動科技創新、促進公平交易、改善融資環境等方面需要更多法律保障。
為更好解決問題,《工作措施》從服務產業轉型、激活企業活力、優化融資環境、保障公平交易和保護勞動用工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舉措,例如:妥善審理重工企業因產業結構調整引發的重大商事糾紛;妥善審理因技術開發、科技成果權屬認定、利益分配等產生的糾紛,有力懲戒和預防商業秘密犯罪行為;完善執破一體機制;嚴懲金融領域違法犯罪,嚴格把握金融利率司法保護上限;依法審理各類合同糾紛案件,禁止大型企業憑借優勢地位“以大欺小”,嚴厲打擊合同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加強與人社、工會、專業調解組織的協作配合,引導用人單位規范用工、勞動者依法維權。
服務保障紡織襪業、農產品加工等特色產業持續做優做強
“法官最終以我們慣有的交易習慣確定襪子加工的貨款額,我很認可。”2023年,遼源某襪業企業與某紡織企業因襪子加工貨款數額引發糾紛向法院提出訴訟。經一、二審法院審理后終審宣判,當事人息訴服判。
“感謝法院的高效審理,讓我們企業能夠快速要回貨款,保障后期生產。”遼源市某農產品加工企業在收到被告方欠付的50余萬貨款后,向法院表示感謝。
紡織襪業和農產品加工一直是遼源的特色產業,產業發展越壯大,面臨的法律風險和糾紛可能就越多,因很多企業屬于中小微企業,法院在辦案過程中非常注重以最低訴訟成本、最少訴訟時間化解糾紛。以紡織襪業為例,2022年以來,全市法院依法審結關于紡織襪業領域的相關案件260件,其中通過調解、撤訴方式結案102件,調撤率達到了39.23%。
為了更好地保障特色產業健康發展,《工作措施》從增強產權保護、維護市場秩序、支持電商發展、促進良性競爭和護航涉外貿易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舉措,例如:設立涉農產品保護專線,提高地理標志商標及馳名商標、傳統品牌等保護力度;嚴厲打擊制假售假、以次充好等擾亂市場秩序的違法犯罪行為,全力維護梅花鹿、中草藥、毛驢、蛋雞、食用菌等特色產業食品藥品安全和消費者合法權益;主動靠前服務電商園區,妥善審理涉電商糾紛案件;堅決糾治市場分割、行業壁壘、地緣保護等不正當競爭和壟斷行為;做好涉外商事案件管轄權審查工作,完善跨域立案、網上立案等便民惠企措施。
服務保障新能源、新文旅等新興產業不斷培育壯大
近年來,一系列新能源產業安家落戶在遼源,同時,文旅產業發展也步入了高速前進的快車道。新產業孕育新機遇,也會衍生新的法律問題。面對可能出現的綠電交易、綠證交易和碳交易等新興市場案件和涉新興產業案件,法官的審判能力能不能跟得上?面對越來越多的游客到遼源的景區、度假區、冰雪旅游場所、鄉村旅游地等地旅游可能引發的涉旅糾紛,法官快速解紛的能力能不能跟得上?
《工作措施》從助推項目建設、關注新興產業、保護文化遺產、助力旅游產業和做實生態保護方面提出具體舉措,例如:建立涉重大項目案件“一案一專班”機制;加強對新興市場和涉新興產業的前瞻性法律問題研究,探索建立相關領域技術調查官選任制度;建立“遺產保護+文明旅游+巡回審判”的司法服務模式,傳承保護好礦工紀念館、東城采炭所、盟軍戰俘營、農民畫、滿族剪紙等文化資源和文化遺產;探索設立“周末法庭”“假日法庭”,完善“先行調解+司法確認”“先行賠付+司法確認”等快速調解機制;深化環境資源案件“1+10”集中管轄改革,助力遼源加快建設“四河圍繞”“六山環抱”的藍綠交織生態走廊和宜居宜業的生活空間。
來源:遼源市中級人民法院
初審:胡玉瑩
復審:張力夫
終審:吳志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