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在家門口的綜治中心就能把問題解決,不用跑法院來回折騰,真是太貼心了!”近日,龍潭區綜治中心調解室里,拿到退款的王阿姨難掩激動。這起涉及數十名老年學員的退費糾紛,經吉林市龍潭區人民法院立案庭駐綜治中心調處人員高效調解圓滿解決。

這起糾紛源于某老年娛樂大學因經營不善突然停辦,無法繼續授課。報名的老人們平均年齡超60歲,本想通過課程豐富晚年生活,卻遭遇課程擱淺,預繳學費成了心病。眼看維權無門,老人們抱著嘗試心態走進龍潭區綜治中心,打算提起訴訟。

接到材料后,龍潭法院駐綜治中心調處組迅速啟動多元調解機制。工作人員先向老人們闡明訴訟周期長、耗精力的現實問題,詳細介紹多元調解“降成本、減訴累、快回款”的優勢,還打消了老人們“調解不成能否再訴訟”的顧慮,最終獲得老人們的理解與認可。

考慮到涉案老人行動不便、人數較多,調處組沒有采用傳統逐個走訪模式,而是與綜治中心調解人員合力,依托微信群線上集中征求調解意愿,詳細記錄每位老人的繳費金額、課程進度等訴求。經過多輪線上溝通與線下核實,調處組組織雙方在綜治中心開展線下調解。
調解現場,調解員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規,向老年大學負責人講清責任義務;同時耐心向老人們解釋校方實際困難,引導雙方換位思考。在綜治中心搭建的平臺上,法理與情理交融,最終雙方達成一致:老年大學當場退還部分費用,并承諾后續分期支付余款。
“感謝法官,沒尋思這錢還能要回來!”拿到退款的張大爺連連點贊。此次調解不僅為老人們挽回經濟損失,更彰顯了綜治中心與法院聯動服務民生的效能。針對老年人行動不便、不熟悉法律程序的特點,“線上溝通+線下集中調解”模式大幅降低維權門檻,法院依托綜治平臺整合法律宣講、情緒疏導、權益協商等服務,讓老人無需在多部門間奔波。
這一典型案例,既守護了老年人的“錢袋子”,也呵護了他們對晚年生活的美好期待,讓“老有所學、老有所樂”在法治護航下更有溫度,為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注入基層治理的民生力量,更凸顯了綜治中心與法院聯動服務老年群體的扎實成效。
來源:龍潭區人民法院
初審:劉正道
復審:杜 贏
終審:趙 洋